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长期憋尿 后果很严重
□牟兰馨

       什么是憋尿

       在医学上,憋尿是指有尿意但人为地延迟排尿行为。一般成年人的膀胱容量约为300~500毫升。当膀胱内尿液达到约150~200毫升时,我们开始有轻微的尿意感;当尿液量达到300~400毫升时,尿意会变得明显,此时膀胱已处于较饱胀状态。如果此时仍不排尿,膀胱壁的平滑肌会持续被拉伸,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膀胱功能受损。

       憋尿对膀胱的影响

       膀胱是一个由平滑肌构成的储尿器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然而,这种伸缩性并非无限。当反复或长时间憋尿时,膀胱内压力升高,膀胱壁平滑肌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膀胱肌肉弹性下降,影响正常排尿功能。

       憋尿的健康风险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膀胱功能障碍:长期憋尿可能导致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肌肉失去正常收缩能力。临床观察发现,习惯性憋尿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膀胱收缩力减弱等问题。

       尿路感染风险增加: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过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因其尿道较短,这一风险更为显著。

       肾脏健康隐患:严重情况下,膀胱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尿液向输尿管和肾脏方向倒流,增加肾盂肾炎和肾积水的风险。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男性前列腺:男性长期憋尿会导致前列腺区域长期充血,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生概率。临床资料显示,有长期憋尿习惯的男性患前列腺炎的风险明显高于常人。

       女性盆腔:女性长期憋尿可能导致盆腔充血,与痛经等不适有一定关联。特别是孕妇,憋尿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心血管系统:憋尿时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血压短暂升高。对于已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种变化需要引起注意。

       常见误区与科学解释

       误区一:偶尔憋尿没有关系

       科学解释:虽然健康的膀胱确实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偶尔一次憋尿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养成憋尿习惯会逐渐影响膀胱功能,特别是当这种情况频繁发生时。建议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感到尿意时应及时如厕。

       误区二:多喝水可以解决憋尿带来的问题

       科学解释:适量饮水有利于泌尿系统健康,但不能弥补憋尿造成的损害。事实上,憋尿后大量饮水可能会加重膀胱负担。更健康的做法是保持规律排尿和均衡饮水。

       误区三:憋尿只会造成暂时不适

       科学解释:膀胱功能的损伤是一个渐进过程。短期内可能只感到不适,但长期累积的影响可能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如膀胱过度活动症、排尿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形成,治疗难度较大。

       科学护膀胱指南

       建立健康排尿习惯

       当感觉尿意时,应尽快排尿,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不要等到尿意强烈才去排尿;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平均每3~4小时排尿一次为宜。

       科学饮水策略

       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为1500~2000毫升;饮水应分散在全天进行,避免短时间大量饮水;睡前2小时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但不应因此减少全天总饮水量。

       特殊场景应对方法

       长途旅行时,出发前排空膀胱,旅途中计划好休息站点,每2~3小时尝试排尿一次。会议或课堂时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在休息时间及时排尿。遇到寒冷环境时注意保暖,寒冷会增加尿频发生率。

       需要就医的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排尿困难或疼痛;尿频(每天排尿超过8次);夜尿明显增多(每晚超过2次);尿液有血或混浊;下腹部持续不适或疼痛。

       结语

       膀胱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我们可以预防许多泌尿系统疾病。请记住:膀胱不是用来“憋”的,而是用来正常储存和排出尿液的重要器官,需要我们悉心呵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