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5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多举措优化服务细节
公园里的医院让就医更治愈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来到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患者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医疗环境,而是舒心静雅的公园景致。医院巧妙地将自然元素与医疗服务相结合,门诊大厅的智能钢琴流淌出舒缓的音乐,与窗外的绿意相映成趣,瞬间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设计,让就医变成了一种放松的体验。

       近年来,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以“用心服务、用心诊疗、用心管理”为核心理念,紧扣《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将医院打造成一座“公园里的医院”,让患者在绿意环绕中享受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 就医更便捷

       在医院24小时电话咨询回访中心,专业人员全天候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导、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及投诉建议处理等服务,确保患者需求随时响应、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医院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门诊、窗口及职能部门资源,实现医保咨询、病历复印、证明开具等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患者告别“来回跑”“反复问”,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针对老年群体就医不便的问题,医院特别开设“银龄关爱服务专区”,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取药等全流程绿色通道服务,并配备专人引导,确保老年患者就医无忧。同时,医院还推出“智慧助老”服务,在自助终端设备机器旁安排志愿者,帮助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让科技便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就医流程,更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温度,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就医新体验。

       智慧医疗赋能 服务更贴心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整齐排列的智能自助服务终端格外醒目。这些设备集挂号、缴费、报告打印等功能于一体,支持医保卡、电子医保凭证等多种支付方式,患者平均只需1分钟即可完成操作。

       医院还特别设置了“无接触智慧服务区”,配备智能导诊机,通过语音交互为患者提供科室导航、就医流程指引等服务,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创新推出的“互联网+药品配送”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取药。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患者可在线提交处方,专业药师团队审核后,配送至患者指定地址。特别是针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这项服务真正实现了“送药上门”的便利。

       在影像检查方面,医院全面推行“云胶片”服务。患者完成DR、CT、MRI等影像检查后,可通过医院公众号小程序和微信扫描报告单上二维码两种方式查看高清图像和诊断报告,不仅避免了传统胶片携带不便及图像信息不全的问题,还方便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和转诊治疗。数据显示,该服务上线以来,已有超过90 的患者选择使用数字影像服务。

       医学人文关怀 医患更和谐

       医院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让医疗过程充满温度。

     “蓝马甲”公益陪诊服务是医院的一大亮点。这支由专业医护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陪诊团队,每天穿梭于门诊大厅和各个科室之间,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孕产妇等群体提供全程就医陪伴。从挂号引导到检查陪护,从取药解释到康复指导,“蓝马甲”们用专业的服务和温暖的陪伴,化解了患者的就医焦虑。

       在候诊区,医院的“健康小课堂”同样备受患者好评。医院定期组织各专科的资深医护人员,利用患者候诊时间,开展10~15分钟的微型健康讲座。内容涵盖常见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等实用知识,并设置互动问答环节。这种“碎片化”的健康教育不仅缓解了患者等待时的焦虑情绪,更让候诊时间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传递关爱与温暖的场所。”医院优质服务督导办负责人表示。从一杯温水、一个微笑,到贴心的便民服务,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精神。

       这些充满温度的服务举措,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构建了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让医院真正成为守护患者身心健康的温暖港湾。 (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