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杯、冰水、冰激凌、雪糕、冻奶茶、冰西瓜……高温天气,各种冷饮和冰镇食品成了大家的心头好。一口冰激凌或是一杯冰镇饮料下肚,全身细胞都在欢呼“过瘾”。但要注意,夏季吃冷饮也有讲究,一些错误吃法可能会伤身。一起来学学,中医眼中的健康吃“冰”方法。
夏天适度吃冰有三个好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波总结,适当吃冷饮对身体有以下好处——
清凉解热:冷饮会刺激口腔黏膜和舌头上丰富的冷觉感受器,向大脑传输一种快乐的感觉。
振奋精神:吃/喝冷饮能刺激人体的副交感神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振奋精神。
提振食欲:人在天热时会食欲不振,这是由于高温刺激人体,使人体对热气腾腾的食物产生本能的排斥感。如果适当摄入冷饮,可以避免身体过热,促进消化液的释放,达到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加食欲的效果。
快速吃“冰”可能会头痛
有的人在吃一大口冰激凌或猛灌冷饮后,会突然脑壳一紧,前额一阵剧烈而尖锐的疼痛。好像整个大脑被冻成了一坨,身体似乎都僵住了……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脑结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表示,这种头痛多发生在夏天,常于快速摄入冰激凌等冷冻食物后发作。该疼痛主要发作于前额中部和太阳穴附近,可持续几十秒或更长,一般不超过2~5分钟,部分人除了头痛外,还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甚至造成短时的血压升高。
两种不当的吃“冰”方式容易引起“脑结冰”——
第一种:将冷饮直接吞到口腔后部,对口腔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
第二种:运动或劳作后,头部出汗、血管扩张,此时若猛吃冷饮,头面部骤然遇冷,就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诱发头痛。
乱吃“冰”还易患病
据报道,去年夏天,在哈尔滨市某医院急诊室,一名男子等待就医时一边走一边佝偻着腰吐血,吐血总量大约1000毫升,命悬一线。幸好医生抢救及时,男子脱离了危险。该男子自述自己38岁,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当日因天气炎热,他买了一瓶冰镇饮料解暑,将其一口喝完。随后,他感觉不舒服,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检查,这名男子被确诊为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喝冰饮为何会造成贲门撕裂?长沙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建国解释,贲门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食管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内,而贲门处有肌肉能舒缩,可以防止进入胃的食物和胃酸等反流入食管。如果冰镇饮料等冷饮冷食快速进入消化道,由于消化道黏膜受到强烈冷刺激,胃中血管急剧痉挛收缩,胃内压力骤然升高,从而易造成贲门撕裂,引起消化道出血。
狂喝冰饮不仅会导致贲门撕裂,还会引发心梗等紧急情况。22岁的小辉约了几个伙伴,在社区篮球场打了一场酣畅的篮球,大汗淋漓的他一口气喝下一瓶冰镇饮料。不到5分钟,他突然感到胸闷、胸痛。一起打球的朋友见状,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小辉送到医院。原来,小辉突发了急性心肌梗死。
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何文华表示,高温环境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为了身体散热,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而且,高温时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便于汗水的排出,有效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当开放的毛孔突然遇到冷刺激,就会突然关闭,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宜在12~15点之间吃冰
在中医眼里,夏季人的脾胃功能偏弱,稍微吃点油腻、生冷、辛辣的东西就容易拉肚子。因此,如果想吃冷饮解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医师周时高建议,最好选对时间再吃。
午间吃:中医认为,中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这时吃冰,不用担心食物过于寒凉伤身。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技师胡晓岚同样建议,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冷饮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在12~15点之间吃冷饮。
尽量饭后吃:空腹吃冰,会对胃肠造成刺激,边吃边喝冰饮也不好。相对来说,饱饭后吃冷饮伤害小一些。
含5秒钟再咽:先在嘴里含大约5秒钟再慢慢吞下,遵循“入口不冰齿”原则。
一次别吃太多:一次不要吃太多,购买时尽量选小份的。冰镇饮料每次不要超过150毫升,相当于普通矿泉水瓶的1/3,雪糕、冰棒最多一根;喝冰镇饮料最好小口慢饮。
总的来说,建议夏日不要在运动或劳作过后猛吃冷饮,更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两次食用间隔至少2小时。吃的时候还要注意让其在口腔中稍微融化后再吞下,如冷饮中有其他配料,可以先吃配料再吃冰。此外,有偏头痛等头痛史的人或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慎食冷饮。(综合《生命时报》《长沙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