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5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助力
取出74岁老人 巨型膀胱结石
刘梦 本报记者 方继莲

       近日,绵阳市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泌尿外科团队成功从74岁患者张先生(化名)的膀胱中,完整取出一颗直径达20厘米、重达4斤6两(2300克)的巨型结石,其体积相当于一个小西瓜。

       张先生因严重乏力、食欲不振就医,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其血液肌酐值高达1673.9μmol/L,超出正常值上限15倍以上,肾功能已处于衰竭状态。进一步CT影像显示,一颗尺寸约19cm×18cm的巨大结石完全堵塞膀胱,情况危急。

       据主管医生介绍,张先生自述近5年来一直被尿频、尿不尽困扰,还偶发尿痛,但他始终将这些症状当作“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未及时就医。医生解释,膀胱结石的形成类似“滚雪球”,结石在初期可能微小如沙粒,但若存在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等问题却未干预,结石就会不断增大,最终可能阻塞尿路,引发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面对张先生的肾功能衰竭危象,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机制。肾病内科对其进行血液透析,并实施双侧经皮肾造瘘术引流尿液,以减轻肾脏负担。经过一周治疗,张先生的肌酐值降至839.9μmol/L,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为后续手术创造了条件。随后,泌尿外科团队在尽可能保留膀胱功能的情况下,成功取出巨型结石。术后,张先生肾功能显著改善,肌酐值降至370.3μmol/L,目前已康复出院。

       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耀东介绍,对取出的结石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80 的碳酸磷灰石和10 的六水磷酸铵镁(鸟粪石)。这种成分构成表明,患者很可能长期存在未被发现或控制的代谢异常,如高钙尿症、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或存在慢性、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

     “形成如此巨大的膀胱结石绝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王耀东提醒广大市民,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甚至血尿等,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千万不能简单将其归结为“年纪大了”或“上火”,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