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寄生在人类胃黏膜上的细菌,全球约有一半人口感染这种细菌。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疑问:感染后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后会复发吗?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发多种胃部疾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约90 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在胃黏膜上定植后,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消化性溃疡:约70 ~90 的胃溃疡和95 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壁,形成溃疡。
胃癌风险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感染可能诱发胃黏膜的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胃癌。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3~6倍。
其他疾病: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症状或疾病。约70 的感染者可能终身携带细菌而无明显不适,但细菌仍在持续损害胃黏膜。因此,发现感染后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个人情况由医生评估。
如何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依靠医学检查,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呼气试验:这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测方法,分为碳-13和碳-14两种。患者服用含有标记碳原子的尿素胶囊后,若胃内存在幽门螺杆菌,细菌会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检测即可判断是否感染。碳-13呼气试验更安全,适合孕妇和儿童;碳-14呼气试验价格较低,但有微量放射性。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医生可通过活检钳取少量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检查),这是诊断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胃镜还能同时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适合有胃部不适症状的患者。
粪便抗原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判断感染情况,适合无法配合呼气试验的儿童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血清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但这种方法无法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因此不推荐作为现症感染的诊断依据。
感染后是否需要治疗
并非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治疗。以下情况建议积极根除治疗——
有明显症状者:如反复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已确诊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胃癌高风险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
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这类药物可能加重胃黏膜损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溃疡风险。
其他特殊情况:如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
对于无症状的感染者,是否治疗需个体化评估。一方面,根除治疗可以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胃部疾病;另一方面,治疗可能带来药物副作用和抗生素耐药风险。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
感染后如何治疗
目前推荐采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即同时使用4种药物,疗程通常为14天,近年来大剂量“二联疗法”也备受推崇。
标准四联疗法
抑酸药物: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抗生素疗效并促进溃疡愈合。此外还可选用新型抑酸药物即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 ion competitive acid blocker,P-CAB),通过直接阻断质子泵的K+交换通道,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起效迅速、抑酸作用强且持久、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如替戈拉生或伏诺拉生等。
两种抗生素:常用组合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的选择需考虑患者过敏史和当地耐药情况。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具有保护胃黏膜和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即使症状提前缓解也不应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
大剂量二联疗法
大剂量二联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它通常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与一种抗生素的组合,且这两种药物的剂量都相对较大。这种疗法旨在通过增强胃酸抑制效果和抗生素的杀菌作用,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治疗后如何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待药物完全代谢后),需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常用的复查方法包括——
呼气试验:无创、准确,是首选的复查方法。
粪便抗原检测:适合无法进行呼气试验的患者。
注意:治疗失败后不应立即重复原方案,而应间隔3~6个月后根据耐药情况调整用药。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预防措施包括——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提倡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减少在外就餐频率。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幼儿。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如胃癌家族史者、长期胃炎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
结语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需要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的健康问题。通过科学的检测、规范的治疗和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如果发现感染,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应对方案。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