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8岁少年吸食打火机气体引发爆炸
医生提醒:丁烷吸入后会产生幻觉直至成瘾,易引发严重灼伤

       丁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无色的气体,我们最常见的气体打火机使用的就是这种燃料。这种看似寻常的打火机气体,却悄悄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一些青少年为寻求刺激或者追求所谓的“时尚”,竟将丁烷作为毒品替代品吸食。

     “丁烷吸入人体后会产生幻觉直至成瘾,而且容易引发严重灼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石凯介绍,近一年多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接连收治了上百例因吸食丁烷遭遇明火引发爆炸而严重灼伤的青少年患者。

       青少年群体成为高危人群

       今年18岁的小郑,是2024年12月在吸食丁烷时,因明火引爆气体导致全身深度烧伤。当时已经辍学的他和两个朋友相约在小旅馆玩,因为无聊,三个人决定买来充打火机的罐装丁烷吸食。

       吸食后,小郑想抽支烟,刚划开火柴就发生了爆炸,“旅馆二楼崩开了,连一楼也受到了牵连。”小郑说道,三人被不同程度烧伤,小郑伤得最重,达到Ⅲ度烧伤。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生命保住了,但全身都留下了永久性瘢痕,手指至今无法伸直。小郑回忆,第一次接触丁烷是在去年6月,“当时很多朋友在一起玩,看大家都吸,就为了合群。”这种“合群”的心态,让他和许多同龄人陷入了危险的旋涡。

       正在住院的高中生小李,同样是因为丁烷爆燃引发严重烧伤。他是在朋友聚会时学会了吸食。此后,他就经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吸食,并且发现周边一些同学也在吸食罐装丁烷。

       目前,全国已有多地警方公布滥用丁烷的案件。例如2024年1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公安分局新安派出所查获的一起吸食丁烷案件中,王某在朋友口中听说,吸食丁烷能提神,便在网上购买了几瓶丁烷用于自己吸食。因在密闭空间内吸食危险物质丁烷,严重威胁自身及公共安全,公安机关对王某给予行政处罚。

       2025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新沟桥派出所成功抓获4名涉嫌吸食丁烷的人员。4人均对吸食丁烷行为供认不讳,警方对涉案人员处以行政拘留。

       在上述以及根据公开报道的吸食丁烷案件中,涉案人员多为青少年。因青少年群体自身辨别能力不高,常常为了猎奇、寻求刺激而吸食丁烷,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些青少年大多处于16~19岁的年龄,不少来自单亲家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充实的生活,在无聊与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将吸食丁烷当作“解压”和“社交”的方式。

       吸食丁烷有什么危害 

       丁烷是有毒气体,吸食丁烷后会产生快感和成瘾性,大量吸入时可能会发生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能会突然昏厥、尿失禁、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长期接触低浓度丁烷者,会造成慢性损伤,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此外,丁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9 至8.5 时就会发生爆炸,可以是自发性爆炸,也可以是明火引起的爆炸。如果丁烷气体罐存放不当、造成泄漏,或是环境温度升高、遇到明火等,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室内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爆炸,很容易造成呼吸道烧伤及全身大面积烧伤。

     “不仅体表烧伤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导致高致死率的吸入性烧伤。”石凯介绍,在一般的吸入性烧伤事件中,人在遭遇高温烟雾等危险时,会本能地屏气减少伤害。而丁烷吸入性烧伤,则是由于吸食者主动、持续地吸入高浓度气体,遭遇明火后在呼吸道内发生爆燃,造成呼吸道黏膜严重灼伤,更可能迅速引发呼吸衰竭。

     “爆燃的气体会造成气道黏膜坏死、脱落。对于这类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他们可能在送往医院抢救的路上、甚至在救护车上,就因气道梗阻、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石凯说。

       临床中医生发现,这些患者通常还伴随多脏器功能以及大脑中枢神经功能受损。由于丁烷气罐在线上、线下的零售渠道广泛销售,未成年人可轻易获取。为防范和整治青少年滥用丁烷,长春市针对青少年易聚集吸食丁烷的小旅店等场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医护人员也行动起来,走到青少年群体中宣讲吸食丁烷的危害。小郑得知后,也主动加入进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同龄人,“我现在已经为年少无知买单了,丁烷毁了我后半生。” (综合央视新闻、央视网公众号)


       律师解读

       遏制滥用丁烷需加大打击力度

       目前丁烷虽被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但并未被列为毒品,也没有被列入麻精药品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界定吸食丁烷存在的影响?

       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红兵律师说,丁烷其实类似于笑气,都属于危险化学品。在他看来,丁烷很难被列为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因为它和笑气一样,都是化学结构非常简单的化合物,社会各方面应用很广泛,“一旦丁烷被列管,整个有机化合物链条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王红兵说。

其成瘾性该如何认定?王红兵说,关于成瘾性,有酒精成瘾、药物滥用成瘾、游戏成瘾等,关于吸毒成瘾有明确的法律判断标准,吸食丁烷成瘾,目前还没有法律标准,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丁烷成瘾是医学问题。

       王红兵认为,滥用丁烷可以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以非法使用危险物质为由予以处罚。

       同时,对于如何遏制滥用丁烷的现象,王红兵提出了建议,“需要两手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他说,针对笑气、丁烷这类物质,对青少年危害很大,但又不能列管,国家能否制定一个单行的刑事条例?比如从重从严打击违法生产者、运输者、储存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等。


       专家建议

       构建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是关键

       关于吸食丁烷存在的危害和影响,此前,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伟曾在《中国禁毒报》上发表观点称,对成瘾性的认定存在不同层面的标准——医学上的成瘾性认定标准涵盖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多个维度的损害,包括戒断症状、耐受性、依赖性、强化效应、欲望程度、快感程度、认知损伤、身体损伤等;在法律领域,物质的成瘾性认定需要医学证据与社会危害性的双重验证。

       对于如何遏制非法销售和吸食丁烷成瘾的现象?陈伟教授认为,构建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是有效应对丁烷滥用问题的关键。比如,在生产、销售前端,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丁烷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生产企业符合安全标准,打击非法销售行为;在使用端,公安禁毒部门针对滥用丁烷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监测和干预,提供戒治和康复服务;教育部门、社区以及基层组织负责开展宣传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报告丁烷滥用行为。此外,还应推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据封面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