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哪一刻让你觉得和他的关系特别亲密?”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当我们可以毫无负担地说一些无意义的废话,且谁也不觉得烦的时候。”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两个人的日常对话中,有90 以上是“废话”时,其幸福感明显高于“废话”不足50 的人。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闲聊,其实是亲密关系的黏合剂。
今天,我们想和你聊一聊:为什么说“废话”对于亲密关系这么重要?
“废话”不需要目的和意义
在心理学的定义里,“废话”指的是那些承载着很少信息量,且没有明确目的的对话。幸福,大概就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你说很多“废话”的人。
这些废话包括:一天三餐吃什么、遇到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听到什么八卦等无关痛痒的话题。能一直和对方讲“废话”的伴侣,本质上就是在进行一种“非正式的自我暴露”,能够让彼此的内心感到安全和放松。
在关系中最累的就是,和自己亲密的人交流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思考,担心有些话该不该说,有没有说错话。对关系影响最深远的往往不是那些浮夸的海誓山盟,而是每一个微小而有爱的互动。
喜欢他就多说“废话”
“废话”虽然没有什么“含金量”,却是亲密关系最好的黏合剂。讲废话带给亲密关系的好处,主要有以下3个:
“废话”可同步激活双方的“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它们在观察他人行为时会被激活,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机制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感,从而建立深度关系。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伴侣进行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聊时,双方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会形成同步激活。与之相对的是,当伴侣在讨论严肃话题时,同步率反而会减弱。当伴侣在说“废话”的时候,相当于给彼此提供了一个观察对方内心的机会,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喜好、想法和感受,从而使对方感到被关注和被爱,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和宽容,让关系更持久和稳定。
“废话”可以往“情感账户”里不断充值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情感银行账户”理论:在交往中,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通过“存款”(积极互动)和“取款”(消极互动)来形象地描述。
情感账户中的“存款”包括真诚的赞美、感谢、爱的表达、积极的倾听、共同的经历和关注细节等正面行为,而“取款”则包括指责、忽视、抱怨等负面行为。情感账户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关系的稳定性和亲密程度。当情感账户余额充足时,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冲突和压力,减少负面影响。
所以,当我们和伴侣说一些“废话”时,就是在制造情感性的回应,增加伴侣之间的情感联结,相当于往情感账户里不断存钱、充值。相对的,伴侣间长期不说“废话”或者拒绝回应“废话”,都相当于在支出情感账户里的款项,关系可能就没有那么牢固。
说“废话”能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伴侣之间有来有往的“废话”其实也是一种情绪价值。有些人比较含蓄,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每个当下的感受,就会通过说一些“废话”的形式呈现。比如,一方发消息说“啊啊啊啊”“你在干吗”“又在下雨”……
这种话的价值在于发出情感联结的邀请,其背后很有可能在传达“我现在心情不好,想要被安慰”的信号。如果另一方可以很好地接住这些“废话”,哪怕只是简单地回应“咋啦”“在蹲厕所”“是啊,下雨好烦”,也能让他产生“情绪共鸣”,让话题进行下去,大大缓解对方的不安。同样的,当你情绪不好、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这时候有人跟你说一些废话,分享一些小事,比如“电梯里有人放了个巨臭的屁”,也能帮你缓解孤独感却不制造压力。
这是一种“在场感”的确认:“我听见你了,此刻我与你同在。”这种微小的确认,会逐渐积累出关系中的深层安全感,加强情感联结。
学会从无话可聊到“废话”不断
爱的本质是“被看见”。而讲“废话”正是提供了一个让对方看到“真实自我”的机会。其实除了爱情,友情、亲情也是如此。有说不完的话,代表这段关系是安全的、轻松的、值得发展的。比如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愿意和父母说很多的“废话”,代表对父母很信任,愿意让父母走进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天生不擅长说“废话”也没关系,只要记住以下3点,便可以轻松地为你们之间的关系注入活力,让感情变得更加鲜活和温暖。
说“废话”时要真诚
“戈特曼实验室”发现:幸福伴侣的日常对话中,深度话题占比不足10 ,余下皆是轻盈的“语言嬉戏”。我们多说“废话”,是为了维护关系,增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这是需要双方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的。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废话”输出,另一方却不愿意配合,甚至觉得幼稚并排斥这种行为,只会导致两个人渐行渐远。所以,废话的价值,始于真诚。
只有双方都愿意卸下“面具”,把自己幼稚、荒唐的念头,毫无顾忌地和对方分享,才能借用好“废话”的力量,让两颗心彼此靠近。
放下对“有意义”的执念
很多人无论做什么都追求“意义感”,总担心说“废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够成熟、不够有深度,或者浪费时间。可是生活有很多奇妙之处,往往就是由那些“无意义”的小事组成的。不如试着放下“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有意义”的执念,坦率地用直觉和大脑的自然反应去交流。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启“废话”,也可以参考《没话找话指南》中的“ARE守则”:
第一,锚定(Anchor),身边的事物,选择中性、安全的话题作为切入点,避免涉及隐私或有争议性的内容。
第二,表达(Reveal),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个人看法,展现开放性和真实性。
第三,鼓励(Encourage),对方发声,根据话题提出问题。
刚开始说“废话”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多有趣,先让彼此有话可说,才能更轻松、自然地交流下去。
“废话”也是需要回应的
“回应”在心理学中对应的概念是“伴侣响应性”,需要具备3种条件:对方感觉被真实地理解了;对方感到自己的独特性被喜欢、接纳和欣赏;对方感受到被关心、帮助和支持。
能自由说废话的关系,往往具备“高包容度”。试想:当你兴奋地和对方分享“我刚刚看了好久蚂蚁搬饼干渣,超励志的欸!”他却对你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可能你下次就没有分享的欲望了;若他接话“蚂蚁的CEO该给它升职”,则让你确认了“原来我的奇怪也被允许”的感觉,从而感到被“看见”。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愿意和你说“废话”的那个人,这是一个人喜欢你的最好证明。也请好好珍惜那个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因为TA正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你的存在,就是对“岁月静好”最美的诠释。 (据科普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