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5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脖子黑黢黢 或是这种病在“捣鬼”
□孙雅

       小王最近发现自己的脖子和腋下总是黑黢黢的,像没洗干净一样。他试过用力搓洗,甚至用上了磨砂膏,但皮肤颜色依旧没有改善。去皮肤科检查后,医生却告诉他:“这不是普通的‘脏’,而是黑棘皮病。”

       什么是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色素沉着、增厚和粗糙为特征的皮肤病,常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它并非单纯的“脏”或“角质堆积”,而是与体内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它的典型特征有以下几种:

       皮肤变黑:局部皮肤呈灰褐色或黑色,类似“没洗干净”。

       皮肤增厚:触感粗糙,可能出现天鹅绒般的纹理。

       对称分布:多出现在身体双侧对称部位,如颈部两侧、腋窝等。

       黑棘皮病的“幕后推手”

       黑棘皮病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尤其与以下疾病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黑棘皮病最常见的诱因。当人体对胰岛素反应减弱时,胰岛素水平升高,会刺激皮肤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色素沉积。研究表明,62 的黑棘皮病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罪魁祸首。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虽然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高雄激素血症,但由于其本质上是一系列代谢问题的症候群,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观察到可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并黑棘皮病。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肥胖人群的脂肪组织会释放炎症因子,加剧胰岛素抵抗,进而促进黑棘皮病发展。而当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扎堆儿”出现时,也可能会让黑棘皮病找上门来。

       恶性肿瘤:如果黑黑的地方范围较广,还有强烈的痛痒感,恶性黑色棘皮症的可能性很高。它常有早期转移的现象,绝大多数会伴有内脏恶性肿瘤,比如腹部肿瘤(胃癌等)、胸部肿瘤等。

       如何科学应对黑棘皮病

       治本:改善代谢异常

       控制血糖: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需规律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减重:通过饮食调整(低糖、低脂、高纤维)和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

       治标:改善皮肤外观

       局部用药:医生可能开具维A酸乳膏、水杨酸制剂等,帮助软化角质、淡化色素。

       医美手段:激光治疗、化学剥脱等可辅助改善皮肤颜色和纹理,但需在专业机构操作。

       定期体检,排查隐患

       若黑棘皮病突然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如消瘦、腹痛),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建议进行胃肠镜、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别陷入黑棘皮病的误区

       误区一:用力搓洗就能变白。黑棘皮病是代谢问题,过度清洁反而会损伤皮肤屏障。

       误区二:只是皮肤问题,不用管。忽视黑棘皮病可能延误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

       误区三:只有胖人才会得。瘦人若存在胰岛素抵抗或遗传因素,也可能患病。

       黑棘皮病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请不要因为“羞于启齿”而延误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原发病,不仅能还你干净的皮肤,更能守护全身健康。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