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一对“孪生兄弟”,都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A型和EV71也是手足口病的病原,病原菌谱高度重合,因此症状也相似。通过以下两个病例,可以判断出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病例1:疱疹性咽峡炎
患儿:女,3岁,因“发热伴咽痛2天”就诊。
现病史: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予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间断4小时左右复升,无寒战、抽搐及皮疹,咽痛,无流涎,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咯痰,曾就诊于社区,予对症处理后,患儿热势无降低,发热间隔无延长。
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无异常。
查体: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咽腭弓及上颚可见散在疱疹,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9.2×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0.7 ,淋巴细胞百分比20.5 ,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271×109/L。
该患者咽腭弓及上颚可见散在疱疹,未累及其他部位,皮肤未见皮疹,最终考虑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病例2:手足口病
患儿:女,3岁,因“发热伴咽痛3天,发现手脚心皮疹2小时”就诊。
现病史: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予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6小时左右复升,无寒战、抽搐及皮疹,咽痛,无流涎,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咯痰,对症处理后患儿热势降低,发热间隔延长,2小时前发现手脚心皮疹。
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无异常。
查体: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上颚可见散在疱疹,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手足、臀部见粟米样红色皮疹。四肢肌张力正常,克、布氏征(-),双巴氏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65 ,淋巴细胞百分比30 ,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310×109/L。
该患者除上颚可见散在疱疹外,手足、臀部均见粟米样红色皮疹。最终诊断:手足口病。
由此可见,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位于口腔内,主要集中在咽后壁、颚弓、扁桃体部位,一般不累及口腔前半部,手心、脚心、肛周也不会出现疱疹,如病例1。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黏膜疹以外,手、足及臀部也可以见疱疹或者是玫瑰色斑丘疹,如病例2。 (据医学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