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5(2022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凉山彝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大凉山卫生健康事业有了质的飞跃
本报综合

 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952年以前,凉山广大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生活环境恶劣,疫病流行。各族群众生病只能听天由命,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人均寿命只有35岁。


 近年来,在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凉山州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高质量启动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人均寿命增长到76.4岁,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的新征程。


 立足“全民健康”迈进“全面小康”


 多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卫生健康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着力破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难题,为全州全面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


 近年来,以创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为契机,实施民族地区医疗机构建设“填平补齐”工程和卫生健康乡村振兴“211”工程。10个县级人民医院与省内、州外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确保县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二级以上。


 西昌市人民医院妇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布拖县有了核磁共振检查设备、昭觉县开设眼科手术、盐源县心脏病治疗不出县并覆盖木里的各族群众……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凉山彝族自治州建设川西南地区中心支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地的重大机遇,实施川投西昌医院和西昌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及会理、德昌、会东3县(市)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力争将会理、德昌2县(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甲医院,川投西昌医院、冕宁县人民医院、西昌市第二医院和中医医院、会理和会东2县(市)中医医院创建为三乙医院。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支持医疗机构组建健康管理中心,大力推进医养、康养、保健、康复、老龄、托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到2021年底,全州有医疗卫生机构4975个,其中医院1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6个、其他机构11个,每千人口床位数5.71张。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4个,三级乙等医院7个,二级甲等医院22个、二级乙等医院22个,17县(市)均有一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疾控机构中,州疾控中心为三级甲等,西昌市疾控中心为二级甲等,其余16县均为二级乙等。妇幼机构中,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三级乙等,西昌市、会东县为二级甲等,其余15县(市)为二级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2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村卫生室2856个,乡村两级机构全部达标。


 重大传染病防控卓有成效


 重大疾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类重大传染病,是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凉山举全州之力,坚决打赢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战,是建设“健康凉山”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凉山卫生健康事业平稳发展的必然举措。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的指导下,凉山彝族自治州坚持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建立了“三线一网底”和网底“1+M+N”人盯人精准防治体系,狠抓宣传干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母婴传播等重点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凉山艾防攻坚11项核心指标圆满完成,与攻坚前比较,突出表现为“三升三降”:治疗覆盖率从41.1%提升到94.81%,治疗成功率从57.5%提升到94.80%,感染者发现率由81.70%提升到90.52%;新发感染率较基线下降68.75%,母婴传播率从9.0%下降到3.66%(降幅达59.33%),单阳家庭配偶传播率从7.05/百人年下降到0.85/百人年(达到1.0/百人年的目标要求)。


 为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效、推广应用第一阶段行动经验,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7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省政府共同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并联合印发了《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方案(2021—2025年)》。


 《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实施方案》在延续第一阶段基础上,提出了“扩面”“扩病”要求,即攻坚行动实施范围由第一阶段的4个重点县扩大至全州所有县(市),并按照实际将17县(市)分为9个重点县和8个一般县;将防治病种由艾滋病扩展至以艾滋病防治为主,丙肝、结核、梅毒等4病同防。并纳入了基层在第一阶段行动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清单制管理要求,制定了《结核病、丙肝、梅毒防治任务清单》,让考核评估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人才始终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围绕着“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的目标,凉山已初步构筑起县乡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历史性地消除了全州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


 为此,凉山持续聚焦服务能力提升,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医疗服务可及性,协同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风严实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凉山深入实施脱贫县卫生人才振兴工程,以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加大高端人才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47人,高级职称人才总量达到1981人;大力实施本土卫生人才免费定向培养项目,依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项目,委托西南医科大学等省内医学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医学人才,近10年共培养635人;委托四川省针灸学校等省内中高职院校培养基层卫生适用人才,2018年以来已累计培养中高职人才886人。同时,持续推进“县管乡用”改革,开展“多点执业”,促进县乡医疗卫生人才双向流动。


 实施“菁英计划”凉山名医项目,共14名医疗卫生专家入选;推选基层优秀人才参选“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共2人获得天府名医称号;以州委、州政府名义表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0名和先进集体100个。


 人才的培植,必将成为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股永不干涸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