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此起彼伏的仪器报警声里,我俯身调整着呼吸机参数。作为一名“00后”护士,我的手指在精密仪器间穿梭,这份专业劲儿,竟和摆弄山地自行车变速器时如出一辙。
疫情期间,方舱医院成了必须坚守的战场。看着请战书,我没多想,直接按下红指印——这是我“救援之路”的第一个印记。裹着防护服钻进方舱,护目镜很快蒙上水雾,我在各个病房来回巡查,测体温、发药品、照顾患者起居,每个步骤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发药时,我注意到一位年轻患者,他满脸焦虑,甚至抗拒治疗。透过护目镜,我笑着说:“今天的橙子可甜了,要不要尝尝?”都是年轻人,几句玩笑话就打破了僵局。我跟他分享骑行的趣事,讲山里的风、林间的景,慢慢地,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送别最后一位患者的那些合影里,定格着我们鲜活的笑容。
回到医院,在监控仪规律的滴答声中工作,同事常夸我护理穿刺、仪器操作熟练。我知道,这和我在郊外骑行的经历分不开。山地车在山间飞驰时,每一个转弯、每一次变速,都需要全神贯注、随机应变。
在重症监护室的紧张与骑行道的自由之间,我和同龄人正在重新描绘护理工作者的形象。从生死时速的抢救现场,到洒满阳光的骑行旅程;从精准的静脉穿刺,到刺激的山地速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速度”,正是新时代护理青年的写照。曾经被认为稚嫩的肩膀,在双重“速度”的打磨下,早已变得柔韧而坚毅。我始终觉得,青春不该被定义,但穿上这身白衣,我就想用行动赋予自己的青春独有的意义。
TA说
当我选择用滚烫的心跳去回应时代的脉搏,每一道车辙,都会是刻在大地上的青春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