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7版(2025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真正的专业是读懂未说出口的恐惧
刘婷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在放射肿瘤科这片生命与死亡交织的战场上,“00后”护士的身份赋予了我独特的视角,我们既是用专业穿刺的护理者,更是用青春焐热寒夜的守望者。

       初春时节,73岁的舌癌婆婆蜷缩在病床上,溃烂的口腔让她拒绝进食。当家属无奈摇头时,我忽然想起实习时老师的话:“肿瘤患者的痛苦,有三分在病灶,七分在孤独。”

       治疗过程中,婆婆经历了数次化疗和放疗,身心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我像哄孩子一样细心照顾她……从第一口流食滑过她紧抿的唇,到一个月后她能完整咽下整碗粥,我看着婆婆的眼中逐渐再现光芒,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更深的震撼来自胰腺癌晚期的林阿姨。我每次推着转运床送她去重症监护室,那条30米的走廊就像穿越生死迷宫。记得一次血浆置换前,她攥着我的袖口颤抖:“小护士,我能不能活着回来?”我摘下胸牌回道:“你看,这上面有我的工号,我拿职业生涯作担保,我一定在出口接你。”透过ICU玻璃,我看见她睁开眼睛寻找那个熟悉的白色身影,终于懂得:对濒死之人而言,承诺本身就是续命的良药。

       我曾以为护理是精准执行医嘱的技术活,如今才知真正的专业是读懂未说出口的恐惧。为化疗患者准备冰帽时多垫一层纱布,给放疗老人调整床栏高度时多下三度角,这些毫米级的考量里,藏着比教科书更厚重的生命哲学。

       TA说

       新世纪的护士,会为老年患者手机连不上Wi-Fi钻研半小时,能用表情包化解临终关怀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