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7版(2025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温情修复 被疼痛折磨的伤口
罗一瑶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作为“00后”的一员,我参加护理工作已是第三年了,也护理了许多急重症的小朋友。

       有这样一天,我推开病房门,看见刚做完手术的曦曦小朋友小小的身影蜷缩在病床上。她患有急性阑尾炎,脸上略显苍白,乌黑的眼睛看着我,像只受伤的小兽。她是我护理生涯中的阑尾炎患儿之一,却也在无意间成为最难忘的一个。

       术后伤口和饮食的护理最为难熬,换药成了我们之间的拉锯战。第一次揭开敷料时,曦曦紧紧抓住我的衣角:“阿姨,轻点。”我不断鼓励她:“阿姨会轻轻的,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我通过交谈,分散她的注意力,渐渐地,她不再害怕。第三天,她竟主动问我:“阿姨,今天是不是又该换药啦?”那道疤痕,在她眼中从恐惧的象征变成了勇敢的勋章。

       出院前夜,我去床旁为她封管,完成后正准备离开,她突然伸出小手抱住了我:“谢谢护士阿姨。我长大后,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她小小的身体轻轻抱住我,我有些诧异,也有些感动。在儿科护理久了,常常会忘记,原来我们平时关心和爱护小朋友,会给他们小小的心灵带来这么多温暖与安抚,让疾病不再可怕。而这些小朋友,又常常提醒着我,我的工作是多么平凡而又重要。

       在儿童外科的玻璃窗前,我常看见疾病如何重塑一个孩子的世界。而护理的真谛,或许正在于用专业守护生命,用温情修复那些被疼痛折磨的伤口。当她离开医院时,不仅带走了康复的身体,更带走了对“白大褂”“手术刀”不再恐惧的勇气。

       TA说

       护理工作的神圣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守护每个生命最脆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