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2年07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打破高龄手术“禁区” 99岁老人术后第二天下床
唐几超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腹部绞痛、高烧40℃、眼睛和皮肤发黄……近期,99岁的王婆婆被一系列问题折腾进了医院。而这一系列问题的“元凶”,竟然是胆囊结石未及时处理所诱发的胆总管结石。

面临致命危险
她走向“生死边缘”


 王婆婆家住大邑县,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她时不时就会出现上腹部绞痛,家人将她送到了当地医院就诊,用药后可以得到缓解。


 这一次发作,王婆婆上腹部不仅出现剧烈的绞痛,还变成了“小黄人”,更是一度高烧到40℃。王婆婆吃不进东西,也无法下床。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病情没有缓解。被紧急转送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后,转至普外·肝胆外科进一步治疗。经过相关检查,医生发现王婆婆存在胆总管中下段多发结石,直径大于2cm,伴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增大等多个问题,同时提示其胆道炎症重,胆道梗阻导致肝功能异常。


 “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置,很可能威胁老人家的性命。”普外·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日间病区主任李毅解释说,胆总管结石堵塞胆道会引起胆汁流通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汁反流入血而出现胆管扩张、胆红素升高,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进展为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易并发感染性休克,死亡率极高。一个又一个的风险,将老人推向了“生死边缘”。


面对高危患者
多学科组团攻难关


 为如此高龄的患者做手术,风险巨大,但不做,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对于高龄患者而言,一切手术和有创操作都存在极大风险。”李毅比喻说,这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哪怕是一颗毫不起眼的零件坏掉,都能造成整个机器停摆。


如果手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麻醉风险。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维护术后功能状态,成为治疗期间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位高龄患者来说,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麻醉及手术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付强说,针对一个又一个的风险与难题,经过麻醉科讨论,最终为王婆婆量身定制了全套麻醉方案及应急对策。从术前评估与准备,到术中生命体征调控、脏器保护,再到术后镇痛、脏器功能状态的优化管理,贯穿整个周期的护航工作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和术后的高质量康复。


 除了麻醉风险,手术的难度同样不小。李毅解释说,王婆婆正处于胆囊及胆管急性炎症期,因为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加、新血管长入,出现了纤维素性粘连,手术难度明显增加。也就是说,术中医生需要实施精准操作,避免误伤血管及胆道,还需尽可能取净结石,充分为胆道减压,并控制手术时间,对手术者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考虑到高龄老人心肺功能差,肝胆外科团队对手术进行了“改良”。李毅团队决定在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而不安置T管,改用一根腹腔引流管负责引流,术后仅需在3~5天内即可拔除引流管,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给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毫无牵绊的术后康复活动环境。


专业护航
术后快速康复


 在李毅团队多次详细沟通下,王婆婆的7个子女和百余位后辈充分了解了手术的方案和各种相关细节,对治疗充满信心。


 6月6日上午,经过麻醉、肝胆外科、手术室等团队的配合,用时80分钟即完成了对王婆婆的手术治疗。术后,王婆婆被转送至重症医学科接受后续支持治疗,15时即脱离呼吸机;16时转回普通病房,经护理团队专业加速术后康复外科(ERAS)小组评估,当即允许患者少量饮水并进食。


 术后第一天,老人精神明显好转,多模式镇痛让老人心情明显舒畅;术后第二天,老人已恢复进食并可下床活动;拔除引流管,老人在搀扶下步出病房,在ERAS小组指导下进行恢复锻炼……术后第五天,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康复出院。


打破传统
高龄不再是手术禁区


 对于胆囊疾病的诊治,大众仍存在明显的认知壁垒。“至今很多人仍旧把胆囊结石看作是‘小毛病’,但实际上不及时治疗,仍可能引起致命风险。”李毅说。因此,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而言,应选择尽快就医并确定治疗方案。


 第二个误区,就是对于治疗年龄的误区,认为高龄患者治疗风险大,“没必要”再手术治疗。“伴随人均预期寿命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需要高质量诊疗的保障。”李毅说,面对难题迎难而上,正是作为一名医者用行动对“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精神的践行。


 王婆婆的治疗并不是李毅团队第一次经受高龄老人手术的考验。“如果有一个完善的治疗保障体系,以及多学科团队的相互协作发力,年龄将不再是判断可否手术的标准。”3年前,在面对一位99岁的化脓性胆囊炎、急性肝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时,他们同样毅然选择了去ICU“抢人”,用技术和仁心说服家属积极面对手术,去除引起多个器官衰竭的病因。家属了解治疗并充分信任后,李毅团队在ICU团队的协助下,带着转运呼吸机将患者转送至手术室接受手术。手术后,经过ICU、ERAS护理的强力支持,老人顺利转回普通病房,而后康复出院,在家中庆祝了百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