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头痛欲裂 中医妙招来帮忙
□蔡少利

       很多人都有过“头痛欲裂”的经历,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止痛片。可你知道吗,止痛片并不能治本,甚至长期服用还会造成肝肾损伤。其实,中医有妙招,可以让你从根源上缓解头痛,摆脱对止痛片的依赖。今天就带大家解锁中医疗法,让你的脑袋轻松“减负”。

       头部疼痛,分清类型是关键

       在中医看来,头痛不是单一病症,而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复杂表现。因此,对症下药才是硬道理。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风寒头痛——像被紧箍咒勒住

       特点:多见于感冒初期,头部像裹了一层紧绷的布带,伴有恶寒、流清涕。

       对策: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中医妙招:生姜红糖水+艾灸百会穴。生姜驱寒,红糖温补,艾灸疏通经络,缓解头痛。

       风热头痛——头胀发热,像顶着火炉

       特点:常伴有咽喉肿痛、发热、口渴,头部胀痛明显。

       对策:疏风清热,解表透邪。

       中医妙招:菊花薄荷茶+点按合谷穴。菊花清热,薄荷疏风,合谷穴疏通气血,止痛效果非常好。

       风湿头痛——头重如裹,沉闷难耐

       特点:阴雨天加重,头昏沉伴四肢困重,舌苔白腻。

       对策:祛湿通络,健脾化湿。

       中医妙招:藿香佩兰汤+按摩足三里。藿香化湿,佩兰醒脾,足三里助运化,缓解湿邪带来的头痛。

       肝阳头痛——一言不合就“炸毛”

       特点:多见于情绪波动后,头痛伴面红目赤,甚至耳鸣。

       对策:平肝潜阳,疏肝解郁。

       中医妙招:天麻钩藤饮+按揉太冲穴。天麻平肝息风,钩藤降压镇痛,太冲穴缓解肝气郁结。

       血虚头痛——头晕目眩,乏力心悸

       特点:见于体质虚弱者,劳累后加重,伴面色苍白、失眠。

       对策:补血养阴,益气安神。

       中医妙招:当归补血汤+按摩百会穴。当归补血,黄芪益气,百会穴促进气血上行,改善头晕头痛。

       肾虚头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

       特点:头痛如蝉鸣,伴腰膝酸软、耳鸣、夜尿频多。

       对策:补肾填精,益气健脑。

       中医妙招:六味地黄丸+按摩太溪穴。滋阴补肾,固本培元,调和阴阳。

       血瘀头痛——刺痛固定,如针扎

       特点:头痛如锥刺,痛处不移,入夜尤甚。

       对策: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中医妙招:血府逐瘀汤+点按阿是穴。桃仁、红花活血,川芎通络止痛,阿是穴疏通瘀滞。

       痰浊头痛——头重如裹,胸闷恶心

       特点:头痛伴有胸闷、恶心、咳痰,尤其是在饮食油腻后加重。

       对策:化痰降浊,健脾祛湿。

       中医妙招:半夏白术天麻汤+按摩丰隆穴。半夏化痰,白术健脾,丰隆穴祛痰降浊。

       中医妙招,让头痛无处可逃

       中药调理:治本又治标

       中医把头痛分为“风火相煽”“痰瘀作祟”“气血两虚”三大类,对症下药才能治本。

       肝火型:决明子+菊花+枸杞组成“灭火三剑客”;血瘀型:玫瑰花+山楂+红糖组成“解郁小分队”;受寒型:生姜3片+葱白2段组成“驱寒特攻队”。

       穴位按摩:不花钱的“止痛神器”

       中医讲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缓解头痛的作用。

前额痛→攒竹穴(眉头凹陷处):用拇指关节做“点压画圈”运动;偏头痛→太阳穴(眼角外一指):食指中指呈V字夹击式按摩;后脑勺痛→风池穴(发际线凹陷处):四指并拢向上推揉;头顶痛→百会穴(头顶正中):掌心悬空轻叩36次。

       情志调节:给肝气松绑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波动易致肝气郁结,引发头痛。

       晨起:拍打腋下极泉穴+揉按膻中穴3分钟,疏通肝气;午后:饮用玫瑰花茶(玫瑰花5朵+陈皮3克)化解“情绪毒素”;睡前:练习“嘘-呵-呼”六字诀,调节肝心脾三脏气机。

       头痛日常管理,防痛于未然

       作息调理:跟着太阳走

       熬夜会耗伤肝血,导致“脑乏清阳之气”。子时(23:00~1:00)肝经当令,熬夜伤肝血,易致肝阳上亢头痛。建议亥时(21:00~23:00)三焦经运行时入睡,晨起卯时(5:00~7:00)大肠经活跃时排便。《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规律作息让气血如潮汐般定时涨落。

       运动养生:动中求静

       推荐“头痛防御三式”。清风拂顶:十指如梳,从发际线梳至后颈,重复36次;青龙摆尾:闭眼缓慢左右转头,配合深呼吸,持续5分钟;涌泉接地:光脚踩鹅卵石行走,刺激足底肾经反射区。

       环境调节:避邪护阳

       电脑前放置薄荷香囊(配方:薄荷10g+川芎5g+冰片1g);睡眠时使用荞麦皮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避免在12~14点晒太阳,此时紫外线会加剧偏头痛。

       四季调养:天人相应

       春:喝桑叶菊花决明子茶,防肝风头痛;夏:晨起喝酸梅汤(乌梅+山楂+甘草),午间戴遮阳帽护百会穴;秋:银耳百合羹润燥,睡前热敷睛明穴防鼻源性头痛;冬:艾草足浴包泡脚,水中加粗盐引火归元。

       这些头痛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中医强调“见微知著”,头痛虽常见,但某些情况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若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就医。

       突发性剧烈头痛:1秒内痛感达顶峰,警惕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持续性加重头痛:若头痛逐渐加重,并伴有视力模糊、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警惕颅内肿瘤的可能;伴随发热+颈项强直:如转动脖子剧痛伴高烧,小心脑膜炎;外伤后持续头痛:尤其出现嗜睡、流鼻血,警惕颅内血肿;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尤其是清晨加重,需警惕高血压、颅内高压的风险。

       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头痛成了常见问题。虽然止痛片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医注重调理体质,从根源上缓解头痛,让你轻松“松绑”,远离疼痛困扰。(广州市南沙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