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贺苇军
守护生命防线的幕后人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医院,宛如一座与死神掰手腕的竞技场,每天都在上演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在战场上奋勇拼搏的既有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幕后默默支撑的检验人。来自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检验科的贺苇军,参加工作的19载春秋里,始终坚守在守护妇女儿童健康的医学检验第一线,用专业与责任为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严谨 细致 专业

     “检验科不是冰冷的数据车间,而是守护两代人健康的前哨站。”这份信念,如同灯塔,指引着贺苇军。多年来,他雷打不动地提前一小时到岗,夜深了,他仍在工作群里协调检验相关事务,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为无数家庭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当检测出“三病”阳性的孕产妇,在精准检验与及时干预下平安诞下健康的新生命,孕产妇家属眼中闪烁着泪光,贺苇军的眼眶也湿润了,坚守与奇迹总是紧密相连的。

       2021年,成都市启动迎接国家消除“三病”母婴传播认证工作,贺苇军作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检验板块的核心力量,带领团队掀起一场“标准革命”。贺苇军牵头制定的《成都市妇幼保健机构实验室质控评分标准》和《成都市基层及第三方实验室质控标准》,成为全市23个区县消除“三病”母婴传播-医学实验室的行动纲领。

       为确保标准落地生根,贺苇军精心组织系统性培训,将晦涩难懂的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实操案例,甚至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深入成都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及武侯区的多个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帮扶。有基层检验人员感叹:“以前含糊不清的‘三病’操作规范(SOP)、评分及质控标准,现在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心里踏实多了,对于迎接国家专家组的消除‘三病’母婴传播现场认证更有信心了。”

       拼搏 敬畏 热爱

       2023年,消除认证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贺苇军创新推出“双螺旋工作法”。他请青年骨干何琳专职统筹材料整理,同时让主任技师周燕带队前往区县督导。面对跨机构数据比对的难题,在他的带头下,刚下夜班的同事都纷纷主动接力参与工作,原本需要30天才能完成的数据核查工作,仅用7天就精准无误地收官。那段时间,贺苇军白天在实验室完成繁重的检验任务,夜晚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成都市各医疗机构参加“三病”迎检协调工作会议。办公室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推进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见证着他的拼搏与付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9月,在国家消除“三病”母婴传播的评审现场,成都市以优异成绩通过认证。同事们回忆起评审时的场景,言语间满是自豪。这套参照CNAS 15189标准建立的溯源系统,赢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然而,贺苇军并未因此而满足:“真正的考验在2026年世卫组织现场认证,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以更高的标准运行和准备。”

       贺苇军既有严格把控质量的魄力,又有对年轻后辈关怀备至的柔情。他除了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也常常在下班后帮助临床相关科室复核数据。同事们常开玩笑:“贺老师总来这么早,工作都被他做完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班啦。”在他的带领下,免疫组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急难任务齐上阵”的良好氛围,大家深知,撑起百万份检测报告的,必须是团队每一名成员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工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