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浑身不得劲?头发爱出油、大便黏马桶、睡再久也困……小心,这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你被“湿气”缠上了。
当湿气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称之为湿邪。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由天地之湿伤人;内湿多由饮食不节、脏腑失调所致。中医常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就像体内的“隐形垃圾”,堆积久了,“三高”、肥胖、关节炎全找上门。教你几招“自测+调理”,简单有效。
湿气重的5个信号本版文字综合《中国中医药报》、大洋网
脸油头油:早上洗完脸,不到中午就油光满面。
小肚子大:软趴趴的赘肉,怎么减肥都瘦不下去。
舌苔厚腻:舌头边缘有齿痕,白腻或发黄。
浑身沉重:像穿着湿衣服,腿脚灌铅一样沉。
大便黏滞:冲不干净,纸巾用得多。
中医经典健脾祛湿食疗方
四神汤是中医经典的健脾祛湿食疗方,其名称中的“四神”并非指四位神灵,而是比喻方中四味药材的协同作用如“神助”。
四味药材分别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帮助排出体内湿气)、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改善失眠、心悸)、芡实(益肾固精,除湿止带,与茯苓协同祛湿)。四神汤具备多种功效:健脾祛湿(改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虚湿困症状)、止泻固肠(缓解慢性腹泻、肠鸣、消化不良)、养颜抗衰(调节气血,缓解皮肤暗淡、长斑)、安神助眠(莲子、茯苓协同缓解失眠、焦虑)、增强免疫(通过健脾补虚,提升整体抵抗力)。
四神猪肚汤也是经典的健脾祛湿食疗方,材料包括:猪肚1个,茯苓20克,山药20克,莲子20克,芡实20克,枸杞5克,大枣数颗。具体做法为:取猪肚用面粉和盐反复搓揉洗净,切条备用。在锅中加入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猪肚条、几片生姜和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炖2小时,直至猪肚软烂,再加入5克枸杞、大枣和适量的盐,煮5分钟即可。
睡好子午觉调养精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吴宇金称,心对应夏,心气通夏气,加上湿热渐盛,易出现心火亢盛、津液耗损、湿邪困脾等问题。因此,养心是立夏养生的关键,尤其建议把握好睡子午觉的好时机。
所谓“子时深睡养肝胆,午间小憩心火安。夏日起居顺天时,阴阳调和病不缠。”中医认为,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阴气最盛,此时深睡可助肝胆排毒,涵养初生阳气;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阳气最盛,午间小憩20~30分钟可平复心火,有助预防夏季心烦、中暑。
吴宇金认为,入夏须重视精神调养,做到静心戒怒,情志平和,保持心情舒畅,以避免心火过旺。她建议:晨起可静坐10分钟,闭目观想“绿荫清泉”,配合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多参与一些宁心安神的文体活动,如练习书法、插花、下棋、绘画、钓鱼等:忌与他人激烈争执,因为“怒则气上”,容易引发头痛、血压升高;忌长时间刷手机,以免加重眼干心烦症状。
多做轻运动排汗祛湿
吴宇金表示,多做一些轻运动,有助于升发阳气、排汗祛湿,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等。不过,运动养生应以“适度升阳,微汗为度”为原则,需避免大汗伤津。
入夏后,清晨和傍晚是运动的最佳时段。清晨6~8时,太阳刚刚升起,空气清新,此时进行一些轻运动,有助肝气疏泄,激活心肺功能。傍晚5~7时,紫外线减弱,温度也稍微下降,可以进行快走、瑜伽、游泳等运动,也有助身体祛湿。
如果工作繁忙运动时间有限,不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比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和“单鞭”,可疏通三焦经,缓解夏季胸闷,每日练习15~30分钟为宜;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可升发阳气,改善肩颈僵硬,“摇头摆尾去心火”可清降心火,缓解烦躁失眠。建议每式各练习6~8次。
此外,吴宇金提醒:避免高温下剧烈运动,易引起中暑,甚至诱发心梗;避免运动后吹冷风,及时擦干汗液换干衣;避免在低温空调房内运动,低温环境会导致毛孔闭合,湿毒难排,反增关节病风险;避免运动过后立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使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头痛、感冒;运动后宜小口慢饮常温淡盐水,切忌猛灌冰水,以免出现胃肠痉挛疼痛。
推荐
夏季代饮茶
立夏时节,可以从养心安神、益气养阴、除湿消导三方面,选取常用中药水煎代茶饮用。下面推荐几款常用茶饮方,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
养心安神类
养血安神茶 党参9克,茯神9克,炒枣仁9克,当归9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温服。此茶可补气血、养心脾、安心神,适合心悸失眠属气血两虚者。
和胃安神茶 茯神9克,炒枣仁9克,陈皮3克,炒谷芽6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此茶可养心安神、健脾开胃,适合心脾两虚,症见体倦少食、心悸不寐者。
化痰安神茶 茯神6克,麦冬6克,橘红3克,青果3克,水煎代茶。此茶可养心润肺、滋阴生津、清热化痰,适合阴虚津伤,症见不寐、心悸、咽燥、烦热者。
益气养阴类
生脉茶 党参9克,麦冬12克,五味子4.5克,水煎代茶。此茶可益气养阴、生津敛汗,适合气津两虚,症见气短乏力、口干自汗者。
益气生津茶 沙参6克,石斛6克,麦冬6克,青果3克,水煎代茶。此茶可益气滋阴、养胃生津、清热利咽,适合热伤元气,阴津不足,症见少食纳呆、咽喉不利者。
益气养阴祛暑茶 沙参9克,麦冬9克,竹茹3克,荷叶3克,竹叶9克,白茅根9克,水煎代茶。此茶可益气祛暑、养阴生津、清气利湿,适合口干心烦属气阴不足者。
除湿消导类
和脾茶 茯苓9克,藿梗4.5克,苍术4.5克,厚朴4.5克,陈皮3克,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各9克,水煎代茶。此茶可健脾除湿、导滞和胃,适合纳呆脘满属脾虚食滞者。
和胃调脾茶 生白术9克,陈皮3克,茯苓9克,生薏苡仁12克,炒谷芽6克,神曲6克,甘菊6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此茶可除湿导滞、调和脾胃,适合脾胃失调,症见纳呆食滞、胃满脘胀者。
(本版文字综合《中国中医药报》、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