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资中县人民医院
超轻“小战士”历险记

       两年前,孕周仅34周+3天,体重仅1680克的“小战士”苗苗(化名)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为了让苗苗活下来,资中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帮助超轻的苗苗连连闯过了五大生命关卡:呼吸关(使用呼吸机,帮助苗苗从微弱喘息到平稳自主呼吸)、感染关(医护人员全程监护,严格防控,渐渐击退了潜在的威胁)、喂养关(精心按需喂养,苗苗奶量从每次1毫升“一滴一滴”进阶到每次45毫升)、黄疸关(蓝光间断光疗照射下,苗苗的小脸蛋逐渐褪去黄染)、出血关(通过精细的监测,苗苗从最初的高风险出血一步一步化险为夷。

       在与死神抗争的16天里,医院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团队一直用专业与温暖守护着苗苗,最终化险为夷。出院那天,孩子呼吸平稳、肤色红润,体重也从1680克稳步增长至2100克,家属紧握着医生的手哽咽道谢。

       几个月前,苗苗突发喉炎,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哭闹不止,苗苗家人担心不已,立即带着他到资中县人民医院就诊。儿科医生田芳查看苗苗的情况后,立即予以雾化、抗炎等积极治疗,并耐心地向苗苗家长解释病情及注意事项。经过三天细致的治疗,孩子病情好转回家。苗苗的外婆激动地说:“娃娃一生病,我们的心都是揪起的,只要到了你们医院,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

       这份信任化作长期的随访约定,“田老师,给你分享一下,宝宝已经会说话了。”微信视频里,伴着苗苗牙牙学语的画面,外婆高兴地说道。聊天框里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见证着这个早到天使每个“慢半拍”的奇迹——五个月时突然翻身的惊喜,九个月爬行时撞到桌角的响亮哭声,一周岁两个月独自迈出的第一步。那些被细致标注的发育曲线,最终都珍藏在苗苗的健康档案里,也记录着医护人员守护的温馨故事。 (阮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