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胸外科完成了区域内首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即Tubeless)下单孔胸腔镜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意味着郫都区在肺部疾病无管化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患者因恐惧对治疗望而却步
两年前,唐先生在体检中发现了肺结节。前不久,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辅助检查,医生考虑唐先生患上了早期肺癌。这个消息如同一颗巨石,压在了唐先生的心头。而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肺癌手术后全麻插管以及手术后保留引流管的痛苦。这些场景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让他内心产生了抗拒,对手术治疗望而却步。
该院胸外科主任张立明得知唐先生的顾虑后,第一时间与他进行了充分沟通。随后,张立明联合麻醉科专家,展开了一场缜密严谨的讨论。他们从唐先生的身体状况、病情特点、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估。经过反复权衡,专家团队认为可以为唐先生实施“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Tubeless)下单孔胸腔镜手术”。
张立明介绍,Tubeless技术是一种非插管微创胸腔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无须进行气管插管,能够保留自主呼吸,也不用放置导尿管,术后更无须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往往是造成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罪魁祸首”。因此,Tubeless技术也被形象地称为“无管技术”或“超微创技术”。
超微创手术“像睡了一觉”
张立明将这种创新的手术方式告知了唐先生。在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和优势后,唐先生终于鼓起勇气,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术中,医生无须进行气管插管麻醉,仅通过一个长约2~3cm的胸腔镜切口,便借助器械精准地完成了手术操作。
术后仅半小时,唐先生便清醒过来。3小时后,他就能轻松地起床下地活动了。他感慨地说:“手术过程比我想象中轻松太多了,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术后当天,他便顺利恢复了进食与饮水。唐先生对手术过程和效果非常满意,对医生们的高超技术更是赞不绝口。
在胸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5天后,唐先生康复出院,重新迎来了健康的生活。
“精准的‘无管’肺手术,让病患面对手术时不再感到恐惧。”张立明表示,由于患者无须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因此术中能够保留自主呼吸,对麻醉药、肌松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这不仅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减轻了术后疼痛,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医疗成本,还完美契合了现代胸外科快速康复(ERAS)的要求,实现了胸外科手术“整体微创”的目标。(谢光科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