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
“333”服务模式 管好重点人群健康
本报记者 杨桅

       近日,达州市卫生健康委推出“333”服务模式,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工作。

     “三式”服务,破解“体检难”。针对群众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等问题,创新推出“集中-入户-移动”三维立体服务模式。集中式服务提质效,对于身体状况较好、行动方便的重点人群,在卫生院、村社聚居点设立的临时体检站进行体检,服务43056人,较2024年同比增长25 。入户式服务显温度,针对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组建家庭医生“背包队”携带便携设备进行上门体检,目前共体检4108人。移动式服务全覆盖,启用“健康直通车”巡回偏远村社,让5204名分散居住的重点人群在家门口享受体检服务。

      “三轨”守护,构筑“防护墙”。建立“检查-指导-管理”医防融合体系,实现体检到管理的闭环服务。组建全科医生、公卫人员、护士等组成的“3+N”健康管家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一对一”健康管理方案,开具饮食、运动、用药“三张处方”。开展村社健康知识坝坝讲、健康管家入户讲,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意识。建立“红黄绿”三色健康档案,开通家庭医生健康咨询专线,对重点人群实施分级管理并纳入长期随访体系,实现“一次体检、全年守护”。

     “三方”聚力,跑出“加速度”。构建“医疗-村(社区)-志愿”三方协同机制,引入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构建“专业机构+行政力量+社会支持”三角协作模型,打造健康共同体。引入专业力量,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确保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实施网格管理,借助村(社区)干部力量,通过上门走访、微信群通知、村广播播报等形式,告知居民体检相关信息。凝聚社会支持,针对特殊群体,卫生院联合志愿者,提供上门检查、全程陪检等服务,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