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华西医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
深度解惑 架起国际医疗交流桥梁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华西医院对科研资源的整合能力,为我们优化本国医疗创新生态提供了重要参考。”4月9日,“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班组织学员参访成都前沿医学中心。该中心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材料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承办。来自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埃及、埃塞俄比亚、智利、摩洛哥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名肝胆外科医生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亮点纷呈。自项目启动以来的10多天里,20名中青年肝胆外科医生通过手术直播观摩、腹腔镜模拟操作及学术研讨等形式,系统学习了国际前沿技术。作为本次培训的核心内容,华西医院普外科团队连续九天开展了高难度肝脏微创手术直播,涵盖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国际领先技术。马来西亚学员Gan表示:“华西专家在腹腔镜肝切除中展现的精湛技艺让我看到了智能化医疗设备的精准优势,这对提升我国复杂病例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智利学员Fawaz则对术中实时超声导航技术印象深刻,认为这为突破临床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培训期间,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的顶尖专家聚焦肝胆胰外科领域,围绕临床诊治难点、技术革新趋势及实践案例展开深度授课。项目特设的腹腔镜模拟训练中心与机器人手术操作舱成为学员实践的热点,通过“手把手”教学与个性化指导,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关键操作技巧。项目负责人、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教授说:“希望通过标准化培训体系,将中国微创技术的规范化流程推广至更多国家,助力‘一带一路’医疗水平均质化发展。”

       在学术交流方面,来自英国、意大利等国的教授围绕“肝胆肿瘤精准治疗”“机器人手术创新应用”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与学员展开跨文化学术对话。首次参加培训的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疗中心主治医师Lee Yeong Sing通过与各国专家交流,收获颇丰。她不仅看到了最新的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还了解到更多手术方式和方法,对国产器械和手术机器人“种草”,并期待未来能与各国达成合作。

       除了技术与学术交流,此次培训还注重文化体验。学员们参观华西医院院史馆,感悟“医者无界”的精神传承;走进都江堰水利工程,领悟“道法自然”的生态医学理念。泰国学员Osaithai感慨,都江堰治水理念与微创手术哲学观念的文化共鸣,让其更深刻地理解了医学的人文本质。

       据悉,项目结束后,华西医院将与马来西亚、泰国、智利等国家的医疗机构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在远程会诊、科研攻关与人才联合培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