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怎么躲在厕所里还不出来?”
“妈妈,我好像生病了,很严重的病,我好害怕呀……”
周姐家的妙妙在上个星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例假,当时把小姑娘吓得躲在厕所里不敢出来。因为妙妙只有十岁,在她身边的小伙伴里,还没有人开始来例假。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妙妙知道得非常少。第一次来例假,小小年纪的妙妙被经血吓得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会生病。周姐赶紧帮妙妙换上干净的内裤,还专门到超市里,给孩子买了质量好一点的卫生巾。
作为母亲的细心体贴之处,就是能够体会到年幼的女儿需要妈妈的照顾。当天晚上,周姐在女儿房间陪同女儿读了关于女孩身体发育的绘本,并且给女儿讲述关于来例假的一些健康知识。
提前或延后几年都不好
妙妙突然来例假,让周姐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自己身边的女性朋友大概都是在十二三岁才来例假,女儿才十周岁,怎么这么早就开始来例假了呢?周姐开始担心妙妙的健康问题,周末抽时间赶紧带妙妙去看医生。
在周姐的陪同下,妙妙做了相关的体检。医生的话让周姐有些不知所措:妙妙之所以提前来例假,是因为出现了早熟倾向。医生表示,女孩来例假的最佳年龄应该是在12岁到16岁之间。像妙妙这样提前两三年来例假,或者是超过16岁还没有来例假,这都是身体不正常的一种表现。只有母亲掌握这些健康常识,才能及时关注女儿的身体发育问题。
提前来例假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心理压力大:对于十几岁的小女孩来说,她们的内心非常敏感,容不得自己比同伴差,或者有另类的表现。比如肥胖、皮肤黑、不好看,小女孩都非常在意这些因素。自己因为早熟比身边的女孩提前两三年来例假,也会让她们有沉重的心理压力。比如产生自卑心理,不好意思上厕所,担心小伙伴知道自己来例假,从而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
身高提前结束发育:如果女孩太早来例假,这时候身体里的激素水平会处于比较旺盛的状态,整个身体会提前进入快速发育的阶段,同时也会提前结束身高发育。可能别的女孩刚开始长个子,早熟的女孩却很早就停止生长,这会导致她们比同龄人矮很多。
女孩来例假后妈妈要做哪些准备
卫生巾:特别是像妙妙这么小的女孩,还保持着童心,提前来例假已经让她们感到有心理负担,很多时候不好意思自己去超市买卫生巾。这时候就需要妈妈提前给女儿准备好,让她们无后顾之忧。同时,还要给女孩选择防漏型的卫生巾。孩子平时喜欢跑跑闹闹,如果在生理期发生侧漏现象,会让小女孩感到特别尴尬,内心会更加敏感。
书籍:当你的女儿已经开始来人生中的第一次例假,这就代表女孩子的身体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她们的身体开始发生各种变化,孩子出于好奇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又担心被父母或其他人取笑、责备。所以妈妈应该主动给女儿准备这方面的书籍,让女儿尽快了解身体发育的常识,这对提高女孩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关键。
多知一点
应对痛经:科学缓解不硬扛
约60 ~90 的青少年女性经历过痛经,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头痛等症状。可采取以下办法缓解疼痛:
热敷: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可缓解腰酸腹胀,但应避免倒立、长跑等剧烈运动。
饮食调节:多喝温水,避免生冷辛辣;补充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红肉、菠菜)。
心理放松: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减轻紧张情绪。
合理用药:布洛芬等止痛药可短期使用,但需遵医嘱。
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就医:痛经进行性加重,止痛药无效;经期后仍持续腹痛,或伴随肛门坠胀、便血;月经量骤增导致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青春课堂
女孩青春期来临
这些事须注意
每位女性在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中,都会经历青春期这一重要阶段。通常,女孩大约在12岁进入青春期,而月经的初潮则是最明显的生理变化之一,标志着她们正逐渐步入成熟期。那么,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有哪些事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呢?
对于刚刚踏入青春期的女孩来说,以下几点需要格外注意:
关注自身健康 当身体开始经历月经周期时,有许多细节需要小心处理。如果对这方面不太了解或感到困惑,可以向家人求助,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来获取知识。比如,在经期应避免接触冷水;平时多喝温开水而不是冷饮;定期更换内衣裤及个人卫生用品;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习惯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记录并观察月经规律 正常情况下,每月的月经周期应该相对固定。但如果发现两次间隔时间过长或其他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就医检查原因。建议青春期少女养成记录每次月经日期的习惯,以便于追踪其周期性变化。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自我保护意识 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叛心理,这是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意见和指导,女孩自身也须谨慎行事,防止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此外,尽量减少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一旦遇到可疑人物试图接近自己,请立即告知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
大多数初次面临青春期挑战的年轻人可能对此感到迷茫甚至恐惧,但只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就能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作为父母,也应该适时地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性教育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综合自红网、父母洞见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