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5年04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精准定位 胃壁拔刺

       近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成医附院)成功完成一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胃切开异物取出术,让一根在胃壁深处潜藏达2月余的鱼刺无处遁形,为身处险境的患者排除了隐患。

     “医生,我两个月前吃饭时不小心吞了根鱼刺,当时就疼了一小会儿,我没当回事,可最近体检说肚子里好像有东西,这可咋整啊?”患者张先生(化名)向医生诉说着。

       医生迅速安排检查,入院后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未见鱼刺踪影。

     “别着急,我们还有办法。”影像中心的医生安慰道。紧接着,影像中心对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及三维重建。很快,CT显示胃窦部近胃小弯侧条状密度影,左侧穿透胃壁,异物身份基本确认。结合胃镜检查,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眼前:鱼刺已嵌入胃壁深层,部分侵入腹腔,感染与出血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赵奎迅速召集团队,开启“作战会议”。“这病例不简单,传统检查方法有点力不从心了,咱们得启用联合定位方案。”赵奎说道。于是,确定了“CT+三维重建+超声内镜”的联合定位方法。

     “开始超声内镜下标记。”手术台上,主刀医生下达指令。超声内镜在胃壁深层仔细扫查,锁定鱼刺后,引导注射针在异物区域注入美兰标记。紧接着,内镜下逐层打开胃壁,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异物区域表面的黏膜层与黏膜下层。然而,当固有肌层完整暴露时,却未寻得鱼刺踪影。

     “别慌,启动术中超声内镜导航定位!”经验丰富的赵奎及时提醒。术中超声内镜实时监测鱼刺在胃壁肌层深处的动态位置,并进行持续标记。依循导航指引,使用黏膜切开刀沿着超声内镜定位逐层切开,三分之二的鱼刺缓缓现形。异物处理阶段也是十分惊险,异物钳尝试牵拉鱼刺,穿破胃壁及腹腔的那部分鱼刺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

     “采用辅助牵引法,调整方向!”主刀医生果断决策,团队巧妙调整鱼刺受力方向,向胃内牵拉。同时,在鱼刺穿破胃壁处,果断以内镜下全层切开术的方式切开胃壁,将鱼刺完整取出。最后,采用软组织夹严密缝合胃壁创面,手术圆满收官。很快,患者康复出院。(卢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