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2025年成都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暨管理干部培训会上,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破‘困局’ 焕‘新生’,‘三力’激活发展强引擎”进行经验交流。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创建为区内首批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单位、四川省社区医院,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医院向分级诊疗枢纽的转型升级。但对照国家战略定位要求,在功能发挥中仍面临“人才梯队断层与能力错配并存、服务传统模式与新型需求脱节”双重矛盾。2024年,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抓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机遇,通过“服务力筑基、辐射力跃升、创新力激活”协同机制,成功创建为“第三批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探索出一条破“困局”焕“新生”的发展路径。
服务力筑基
构建可持续人才生态
“尽管基层医院引进人才难度大,但我院仍坚持‘宁缺毋滥,精准引进’的原则,确保每个招聘岗位与医院规划精准对接。”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专科建设需求,计划引进1名35岁以下、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及临床科研潜力的内科专业硕士。
“读研时我就立志扎根基层医疗,因此一看到医院的招聘信息,便果断报考了内科岗位。”作为该中心引进的首位硕士学历医生,缪燕萍回忆入职经历时感触颇深。入职后医院实施“双保障”培养机制:不仅安排资深医师担任带教导师,还第一时间协助其申领青白江区人才安居补贴,“如今医院更是让我牵头负责慢阻肺专科门诊,让我进一步实现了专业价值,也坚定了我留在基层的决心。”
除此之外,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自主引进”等方式重点引进临床实践成熟、学科匹配度高的人才7名,他们作为成熟型的主治青年医师,均能在最短的培育期内成为临床业务骨干。
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挖掘、培养、发挥本土人才的优势也很重要。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权衡区域内专科饱和度、居民需求度以及本院高职称人员的意愿,遴选主治医师以上骨干实施紧缺专科定向培育计划,重点打造皮肤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等“小专科+土专家”特色人才梯队,该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被《健康报》《大众健康报》专题报道。“近年来,我中心严格落实区内人才津贴政策,至今已发放人才津贴52万元。”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同时配套院内职称晋升激励政策,累计培育高级职称人才22人及专科护士8人,高级职称占比24 ,这在区域同级机构中居首位。
辐射力跃升
打造中医全专服务网络
1954年,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中医服务为起点,不断锻造中医特色。2019年12月,在青白江区中医医院集团赋能支持下,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足传承创新,通过“病区扩容+专科建设+团队下沉”构建起了全场景中医药服务体系。2024年8月6日,院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住院部正式开科,开放床位30张,自此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床位占比达到50 。中医骨伤科负责人王飞介绍:“目前科室已服务6000余人次,今年科室也会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建立专科联盟,共同推进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除了扩大中医病区规模外,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不断提升社区医院中医适宜技术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新增浮针、穴位埋线、滚针、内热式、热敏灸等多项特色技术。2024年10月,青白江区“袁杰名中医工作室”落户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名中医的慢阻肺、肺炎等专病标准化诊疗方案也在该中心得到了推广。“对外,我们还组建了2支名中医特色家庭医生团队下沉社区,定期到小区为居民提供贴耳穴、按摩、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2024年,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量均达到或超过《成都市示范中医馆提档升级建设标准(试行)》文件中的指标要求,其中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100.00 ,住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58.48 ,门诊患者中医药诊疗占比62.35 ,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量占比22.98 。
在持续巩固中医特色优势的同时,全科医学核心竞争力也要加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全院优势资源,开设融合内科、外科、儿科、中医、耳鼻喉专科为一体的全科医学科,获评“四川省基层临床特色科室”。今年3月,辖区郭先生突发胸痛在中心全科医学科就诊,经快速识别为心梗后,科室立即启动“急救一包药+绿色通道转诊”机制,为后续成功救治赢得黄金时间。郭先生赠送的“慈心仁术展医德 医护同心显大爱”锦旗正是全科医学科综合实力的体现。“诊疗能力得到认可的同时,科室乘胜追击,在服务上做文章,在科内试点推行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和一科一品的特色护理品牌,不断提高科室服务水平。”全科医学科负责人介绍道。
创新力激活
深化医防融合新模式
在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的医生简介公示栏的醒目位置,“专科连万家 健康送到家”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这个公示栏不仅集中展示专科医生信息,更是我中心打破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壁垒,推进医防融合的重要载体,在每位专科医生的个人简介下方,都特别标注了其对接的家庭医生服务区域,通过这样的设计将专科医疗资源与家庭医生服务网络有机结合。”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职能深度融入临床路径,创新建立“健康管理+临床诊疗”服务模式,比如内科主导慢阻肺全程管理;妇科延伸妇女健康服务,整合盆底康复、HPV疫苗接种咨询、乳腺健康筛查等特色项目;康复理疗科、骨伤科统筹失能失智人员、残疾人健康管理。
为增加服务对象的黏性,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推出“健康储蓄积分卡”健康管理项目,并根据各团队的专科服务特色,设计了小儿捏脊治疗、中风偏瘫治疗、减重治疗等14个“医防融合”个性化服务包。2025年1至2月,专科家庭医生团队随访2000余人次,签约居民就诊率44 。
站在新的起点,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继续夯基固本强设施、提能增效精技术、创新机制优服务,用扎实的设施保障、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有温度的服务体系,为辖区居民构筑起坚实可靠的健康屏障。 (刁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