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4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年《健康大讲堂》首讲走进资阳“中国牙谷”
探寻一颗牙齿蕴藏的产业潜能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4月2日晚,2025年《健康大讲堂》首讲在资阳“中国牙谷”开讲。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资阳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以“健康中国,从‘齿’开始”为主题,通过“AI探访+现场访谈+文艺节目”的形式,全景展现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中国牙谷的创新发展图景。

       此次节目分为《创新发展智造未来》《英才强基共筑健康》《园区聚力赋能企业》《双轮驱动普惠民生》四个篇章,深入挖掘一颗小小牙齿背后蕴藏的产业潜能和创新创业故事,剖析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实践。

       活动伊始,一段短片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健康特派员实地探访实验室,体验3D打印技术在口腔诊疗上的运用。四川省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主任赖梦勤、检测部副部长王际,现场分享了牙谷在口腔医疗技术上的研发突破与成果转化历程,讲述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数字化口腔诊疗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为口腔医疗行业带来的变革。同时,中国牙谷已通过国家级CMA资质认定,实现了检测服务的“家门口化”,从“被动检测”向“主动赋能”转型升级。

       在第二轮访谈环节,资阳口腔职业学院院长万呼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1科教授高宁围绕口腔技术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认为,要实现“全民健康”目标,需构建“教育—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闭环,通过协同各方资源,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

       在第三轮访谈中,中国牙谷的两位企业创始人分享了首批进驻中国牙谷的创业经历。上海博恩登特集团联合创始人、四川鸿政博恩口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雅成表示,未来企业将继续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通过流程优化与技术创新,打造市场认可的优质品牌,让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口腔健康服务。

       最后,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建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志河围绕“双轮驱动普惠民生”的主题,就口腔产业服务民生、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开启第四轮访谈。

       李建介绍,历经8年发展,中国牙谷从零开始,白纸作画、聚链成谷,围绕“产学研销医养”打造口腔全产业链生态。目前,中国牙谷的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吸引143家口腔企业入驻。2024年,中国牙谷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园区拥有注册(备案)证335张,其中二类、三类证165张,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二,预计今年将突破400张。此外,中国牙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隐形矫治器生产基地,2024年园区生产隐形矫治器7200万片,约占全球产量的八分之一,预计今年产量有望突破8000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