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外科主任王浩斌带领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3厘米颈部切口,完整切除了一个5厘米的巨大胸骨后左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肿瘤,全程未劈胸骨、未损伤血管神经,成功解除了肿瘤对患者气管、食管及大血管的压迫,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目前,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反复骨痛乏力竟是肿瘤作祟
51岁的张女士(化姓),因反复骨痛、乏力来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CT影像显示其胸骨后方上纵隔胸廓入口区食道左侧见一大小约5.0cm×2.8cm×1.8cm的肿块影。该肿瘤位置深且紧邻气管、食管、喉返神经、锁骨下动脉及上腔静脉等重要结构,肿瘤下缘达主动脉弓水平。检查发现其血钙浓度3.23mmol/L,大幅超出正常值上限;PTH(甲状旁腺激素)718.5pg/ml,超出正常值10倍。“如此大的肿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这一例是我从医以来见过的最大的甲状旁腺肿瘤,超过了常规的数十倍。若任其发展可能导致高钙危象、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猝死,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手段,但术中稍有不慎即可引发大出血或神经损伤,风险极高。”王浩斌告诉记者。
量身定制精准手术方案
面对这个位置刁钻的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肿瘤,传统术式需要劈开胸骨,创伤大、恢复慢。面对挑战,甲乳外科联合心胸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团队(MDT)展开了激烈讨论。“我们精准定位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仔细分析了肿瘤与血管的‘安全距离’,最终决定采用经颈部小切口微创方案。”王浩斌解释道,“但要在锁骨与主动脉弓之间不足6厘米的操作空间完成剥离,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为此,我们还预备了经颈-胸联合入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并预设血管损伤应急处理流程,确保万无一失。”
2小时“毫厘之争”完成手术
手术室里,高清腔镜将纵隔结构放大数倍。王浩斌带领团队采用了“分层蚕食”策略:首先在颈部沿自然颈纹做隐蔽切口,然后精细分离至胸骨后间隙,处理肿瘤供血动脉,再用神经监测仪实时定位喉返神经,最后运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像剥葡萄般分离瘤体。整个手术历时仅2小时,出血仅10ml,相当于一次抽血检查。此次手术成功为患者避免了劈开胸骨的创伤。
术后恢复良好3天即出院
术后次日,张女士恢复良好,骨痛症状显著缓解,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血钙水平恢复正常,无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3天张女士便出院了。“没想到那么大的瘤子能从这么小的切口取出,完全超出我的想象,之前术前沟通时,我还以为会在胸口开一个大口子,没想到竟然做到了几乎无痕,我就像没有做过手术一样。”由于手术的颈部切口隐藏在皮肤皱褶中,几乎看不出手术痕迹,这令张女士惊叹不已。
据王浩斌介绍,胸骨后甲状旁腺肿瘤发病率不足1 ,此例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团队甲状(旁)腺手术的经验积累,以及“精准微创外科”理念的贯彻。科室可常规开展术中神经监测、甲状旁腺负显影等技术,将复杂手术并发症率降至1 以下,为众多疑难患者带去了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