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网友看剧时都被“苦尽柑来豌豆饭”种草,一些网友甚至兴致勃勃地复刻了起来……烹调熟了的豌豆,清甜软糯、味道清香,哪怕只是看着都让人很有食欲。
恰逢豌豆上市的时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小豌豆里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营养吧。
每天1把豌豆,好处多多
民间有句话说:“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虽然有些夸张,但每天都吃豆子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饮食习惯。如果每天都吃1把豌豆,对身体会有怎样的益处呢?
有益心血管健康
豌豆中富含矿物质钾、叶酸、膳食纤维,这些成分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饮食中充足的钾摄入,有助于平稳血压;补充叶酸可预防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豌豆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减少人体对胆汁酸的重吸收来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并且还有研究提到,豌豆蛋白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能改善心血管疾病,增强饱腹感和降低血脂。
有益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豌豆中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都能起到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作用,和米饭搭配着吃能避免餐后血糖的飙升。并且,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淀粉颗粒直径小,含有39.2 的慢消化淀粉和7.07 的抗性淀粉,所以食用豌豆后血糖升高相对缓慢。也有体外研究发现,豌豆淀粉的消化率比玉米淀粉、大米淀粉低,引起的葡萄糖升高相对缓慢。
有益肠道健康
豌豆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都很丰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50.93 、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5.14 。它们能增加粪便的含水量,也能让粪便体积变大,并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便秘、改善肠道健康很有帮助。如果你平时经常便秘,不妨在饮食中增加些豌豆试试。
痛风、高尿酸人群也可以吃
很多人会认为痛风的人不能吃豆子,包括豌豆。虽然豌豆的嘌呤含量不算低,为86mg/100g,但却与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呈负相关。有研究纳入了6329名老年受试者,收集了非大豆豆科消费和血清尿酸水平的信息。这项分析是在PREDIMED研究的框架内进行的,研究人员根据地中海饮食依从性问卷中每14项的完成情况评估了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结果表明,那些完成了每周摄入3份或3份以上非大豆豆科食物的人,与没有达到这一摄入量的人相比,患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更低。也就是说,非大豆豆科植物(如扁豆与豌豆等)的摄入水平越高,血清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就越低。
保存新鲜豌豆有妙招
豌豆采摘后如果保存不当,不仅营养成分会流失,还容易变质,豆荚会黄化、皱缩、木质化,质地和口感变差,也容易受到微生物侵染而发生褐斑病。
如果买的豌豆量少,只需要短时间存放,那就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3~5天,尽早吃完。如果买得多就需要冷冻保存,8个月内吃完。不过,在冷冻豌豆这件事上可有讲究,不能装进保鲜袋直接冷冻。
有研究对比了冷冻豌豆的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将豌豆清洗干净后,装入保鲜袋;第二种是将豌豆清洗干净后置于85℃热水中漂烫10秒,漂烫后立即取出,放入冰水浴中2~3分钟冷却,控干水分后装入保鲜袋。这两种豌豆处理后都放入冰箱-18℃条件下,冷冻保存56天。
结果发现:相比之下,漂烫冻藏处理能够更好地保持豌豆的品质,营养成分的变化也较为缓慢。这是因为漂烫处理钝化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也延缓了丙二醛的上升速度。其中POD和PPO是导致果蔬褐变的主要酶类,丙二醛含量升高会促使果实衰老。
春天的豌豆又鲜又嫩,绿油油的外表为餐桌增添了春意!眼下正应季,每天都安排来一把,真的不错哦。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