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5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他本想去减肥,却被医生敏锐查出陈旧性骨折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守护异国学子健康之路
暖心耐心+精准诊疗 点亮Hope的希望
□张活 本报记者 陈健

       近日,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成医附院”)上演了一幕温情故事,一场法语与四川话交织、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医患交流,为一位迷茫的异国学子照亮了健康之路。

       温暖指引

       跨越语言障碍,贴心陪伴

       3月20日,在成医附院便民门诊的候诊区,坐诊的郭智慧医生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不经意间抬眼,她发现诊室门口有两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西南石油大学的留学生Hope和他的同伴,两人眼神中透着焦急与无助,脚步踌躇,在门口来回徘徊。

       原来,他们慕名前来咨询减肥门诊,然而医院错综复杂的科室布局让他们瞬间迷失了方向。郭智慧见状,立刻起身,用流利的英语询问情况。本以为沟通会顺畅无阻,可几句交流下来,才发现双方因口音、用词习惯不同,理解上出现了不小的偏差,简单的对话变得支离破碎。

       但郭智慧没有丝毫犹豫,她果断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微笑着向Hope和其同伴伸出手,示意他们跟上自己。带着Hope和其同伴穿梭在医院的长廊,她耐心地指着各个科室的标识,用简单易懂的手势和单词介绍着,为他们指点正确就医的路径。

       精准探寻

       打破语言屏障,揪出潜伏病魔

       在减肥门诊,经验丰富的邱平医生接过Hope的诊疗接力棒。她仔细打量着Hope的体态、面色,一番细致入微的评估后,敏锐地察觉到Hope的身体状况绝非表面那般简单,进一步深入检查势在必行。

       然而,此时的Hope被脚踝处的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一心认定中医或许能为自己解除痛苦,执拗地要求挂中医科。陪诊的郭智慧理解Hope此刻的坚持,她没有选择简单地拒绝,而是耐心劝解:“Hope,我知道中医有着神奇的魔力,很多时候能妙手回春。可是咱们现在身体里像是藏着一个‘小秘密’,得先用现代医学的高科技检查方法,把病因彻底搞清楚,之后再结合中医的调理,双管齐下,你才能好得更快呀。”Hope听后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中医科医生的双手在Hope脚踝上一寸寸地摸索、按压,很快,触诊发现了细微的异常,当即建议Hope转至骨科。骨科的杨红胜博士迅速响应,借助先进的MRI设备进行剖析。当屏幕上清晰呈现出陈旧性骨折的影像时,真相终于大白——Hope竟患有长达三年的陈旧性骨折,而这病痛,已悄然“潜伏”许久。

       倾心守护

       医心暖人心,情谊跨重洋

       检查项目安排得满满当当,时间冲突问题接踵而至,尤其是动态心电图与核磁检查“狭路相逢”,眼看Hope又要陷入焦虑的漩涡,郭智慧又化身协调大师。她奔波于各个科室之间,为Hope开辟出一条顺畅无阻的检查绿色通道。

       深夜,城市沉入梦乡。远在异国他乡,病痛的恐惧、对治疗的担忧让Hope难以入眠,一条条带着焦虑与疑问的微信消息发给了郭智慧。郭智慧逐一耐心回复,驱散了Hope心头的阴霾。

       站在CT机旁,巨大的机器嗡嗡作响,Hope紧张得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不安。郭智慧见状,轻轻握住他的手,掌心传递的温暖如同一针强心剂,让Hope慌乱的心渐渐平静。面对手术方案的抉择,郭智慧又“摇身一变”成为专业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为Hope剖析利弊,助他做出明智选择。

       得知Hope可能要中断学业回国治疗后,郭智慧协助整理中英文病历,还贴心叮嘱:“Hope,别担心,要是后续还有需要,咱们随时帮你。”回国前,Hope亲手将感谢信递到郭智慧手中,那歪歪扭扭的中文“谢谢”,还有信里那句“贵院医生用专业和耐心为我点亮了希望。即便语言不通,我仍能感受到你们对生命的尊重”,都无一不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