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5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高标准通过世运“模拟考”
低碳实践与文体旅融合获国际认可

       本报讯(记者 白华宇)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首站赛事于3月28日至30日在成都东部新区成功举办。这场国际赛事全方位检验了成都的办赛能力,获得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高层“已做好全面准备”的高度评价。

       本届巡回赛设置地掷球、潜水、救生三大竞赛门类,下设小金属地掷球、自由潜水等四个分项,吸引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2名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

       作为世运会正式赛事的预演,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高标准完成了场馆智能化改造,通过“巡回赛—正赛”双阶段共用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场馆建设不仅优化了功能分区,还融入了无障碍设施设计,并同步完成了80 设备循环租赁使用、就地取材替代远程运输等低碳实践,使建材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IWGA主席何塞·佩鲁雷纳现场观赛后表示:“赛事组织完全达到世运会标准,我们已搭上通往2025成都世运会的快车。”据赛事组委会透露,本次赛事既是对硬件设施的全面检验,更是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压力测试。

       作为“赛事+”创新模式的实践样本,成都东部新区借势推出了“春约东山”赛游季,有机串联了大学生定向赛、世运欢乐跑等8项文体活动与特色消费场景。据介绍,2025年将以世运会为引擎,实施“一赛一策”融合工程,通过定向赛事旅游、体育消费促进等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全年体育消费规模突破800亿元,推动“观赛度假”成为城市新名片。

       目前,成都已启动世运会倒计时全城联动计划,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城市推介行动,将世运精神与巴蜀文化、美食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国际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