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5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明星的养生经 我们能学啥

       近日,刘晓庆、蔡明参与综艺节目《一路繁花》,都谈到了养生问题。

       74岁的刘晓庆精神矍铄、活力洋溢,让不少网友好奇她的“保养秘诀”。节目里,她大快朵颐、大口吃肉的样子,也引发了不少热议。节目拍摄大家边吃边聊的场景时,她突然有感而发,认真地劝说起大家:不要绝对吃素,要吃肉。一旁的蔡明听了也有同感,她表示自己这个年龄也面临蛋白质不足的问题。此外,刘晓庆还表示自己对美食不会过分克制,一个人能吃下一条鱼。

       那么,年龄大了,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食补虽好

       但不可随意为之

       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应采取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法。例如,阴虚体质者应多进食滋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阳虚体质者应多吃温性食物,如姜、葱、牛肉、羊肉、桂圆等。

       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主任医师张大辉提醒,无病乱补要不得。受病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尽之。若不辨寒热、无病进补,不但不能有益健康,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对健康形成“反作用力”。此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并长期服药的老年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理,切勿自作主张。

       许多老年人平时喜欢用中药来煲汤,张大辉在临床中常常用三句话告诫这类人群:“其一,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拿来煲汤。其二,可以用来煲汤的药物未必适合自身体质。其三,即使药物与体质相契合,也不能盲目地长期、大量食用,中药应用讲究配伍,并非以量取胜。”

       张大辉提示,食补和药补各有千秋,食补方式较温和,作用较迟缓,但长期坚持,肯定能收获健康的“红利”;而药补方式较强烈,作用较迅速,必须按照医生指导来应用,以免治病不成反致病。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特定体质,食补和药补结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慢性病患者或素体虚弱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食补和药补有机地融为一体,以相互促进,增强疗效,缓解病情,提升身体免疫力。

       营养均衡

       多方法增加进食吸引力

       中医不仅强调饮食的多样性,更重视膳食的配伍原则。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依据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的分类,是全面、合理的膳食指南。

       事实上,均衡饮食是老年人保持活力与健康的关键。张大辉提醒,老年人应多食全谷类、蔬菜、水果、瘦肉和低脂奶制品。全谷类食物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纤维,有助于维持饱腹感,稳定血糖。而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护免疫系统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瘦肉和低脂奶制品则是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能够帮助人体保持肌肉强健和骨骼健康。

       与此同时,老年人要控制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过多食盐则会埋下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隐患,而过多食糖则可能诱发糖尿病。张大辉还建议,老年人应保持日常饮水量,并尽量限制饮酒和吸烟。饮酒过量会加大肝脏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而吸烟则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想要保证食物品种的丰富性和营养素摄入的全面性,具体来说每天应该至少摄入10余种食物,早餐要有1~2种主食、1个鸡蛋、1杯牛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宜有2种主食,保证摄入1-2种肉类及1种豆制品,以及1~2种蔬菜。除传统的米饭、馒头、花卷、面条外,还可以添加些荞麦、玉米、燕麦等杂粮谷物;山药、红薯、土豆、南瓜等也可作为主食的一部分进行替换。在选择蔬菜和水果时,建议根据时节的变化挑选颜色丰富、营养元素全面的果蔬。

       张大辉提醒,老年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炒等方式来加工食物,以丰富食物口感,增加进食吸引力。也可根据自我饮食习惯和身体状态适当调整加工方法,保证每天食物摄入充足。比如将食物切得细碎、软烂,甚至做成肉馅、糊状、流质食物等,来帮助消化吸收。

       对于胃口不佳、吃饭困难的老年人,建议调整进食模式,即通过少食多餐、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和进食量,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预防营养匮乏。

       早饭讲究“搭”

       最好选择暖胃食物

       节目里,蔡明表示因为常年不吃早饭,自己的胆被摘除了。蔡明说:“胆结石在胆里待着就没事,一旦你一晃,那石头就卡在胆管里了。”她还表示,胆结石疼起来疼得想撞墙。“切了胆之后一看,那个胆里又是石头又是沙子。”

       中医专家认为,不吃早饭对胆囊伤害比较大。因为胆汁主要含胆盐,如果不吃早饭胆汁就得不到排放,致使胆囊膨胀,充满浓缩的胆汁,其中高浓度的胆盐有强烈的致炎作用,会诱发胆囊炎。同时,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此外,不吃早饭还可能引起低血糖、肠胃功能紊乱、肥胖等各种问题。

       早餐吃得像国王,中餐吃得像绅士,晚餐吃得像贫民。健康合理的早餐应注意两点:温和搭。不少提出“绿色饮食”的人喜欢一大早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其实,人体还是喜欢温暖的食物。早晨,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的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的状态,这时候再吃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挛缩、血流更加不顺。

       也许刚开始吃冰冷食物的时候,你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便会出现大便稀溏、容易感冒,喉咙有痰等不适。因此早餐最好还是选用暖胃食物。

       另外,早餐不是越丰盛越好,而是要讲究个“搭”字。合理搭配水分和营养,比如牛奶、豆浆符合上述要求,可任选。同时还应加上其他“干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谷物类主食,纠正一夜后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并提高大脑的活力及人体对牛奶、豆浆中营养素的利用率;所以谷类食品是不可缺少的。

       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鸡蛋、豆制品、瘦肉、花生等,这些食物在胃里停留较久,能使人整个上午精力充沛。此外还需吃一点水果和蔬菜,这不仅是为了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和纤维素,还可以中和肉、蛋、谷类等食品,达到酸碱平衡。早餐不宜太油(特别是油炸食品),会给胃肠增加太重的负担,并使脂肪摄入过量。

       中医专家建议的早餐:任选热稀饭、燕麦片、牛奶、豆浆、芝麻糊、山药粥中的一样,然后再配着吃些蔬菜、馒头包子、水果、点心等。(综合《中国中医药报》、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