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注高原农牧民骨骼健康,名中医进村义诊
建数据库 动态监测高风险人群

       近日,阿坝州梦笔山下的马尔康市马尔康镇纳足村依然春寒料峭。80岁的脱贫户彭措拄着拐杖,来到纳足村党群服务中心。眼前的广场上,“关爱骨骼健康 助力乡村振兴”的横幅前,村民已经排成3条长龙,3名四川省骨科医院的主任医师正为村民一一诊断病情。据了解,这是四川省骨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携手马尔康市人民医院、马尔康镇卫生院医疗组,针对村民的骨骼健康开展的一次义诊活动。此前,四川省骨科医院不仅与马尔康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还在去年7月派遣张俊琦、周晓威两人到纳足村担任驻村队员。

     “彭措叔。”看见彭措慢慢挪进广场,张俊琦、周晓威立即迎了上去。鉴于老人行动不便,两人直接搀扶彭措来到主任医师刘显东面前。彭措坐下后,刘显东蹲下仔细检查了老人的膝盖。“初步诊断为膝关节炎,还可能患有大骨节病,需要后续进一步诊断确定。”他对老人的病情作出了初步判断。拿到免费的丁桂活络膏、郑氏舒活酊等药品后,彭措笑着说:“我膝盖上的病有十几年了,这一次省里的专家来免费为我看病,还免费发药,对我们的照顾很大。”

       事实上,对彭措等人的照顾,不仅是这次义诊。马尔康市统计局派驻纳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丽表示,每个季度都会和张俊琦、周晓威两名驻村队员对全村78户298人进行一次全覆盖排查。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纳足村有50~60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疾病,彭措就是其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生活在高原上的农牧民,大骨节病等骨骼疾病是常见的地方病。疾病,又是导致农牧民返贫致贫的重要因素。于是,张俊琦、周晓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联系省骨科医院专家资源,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共同促成了此次义诊。

       与此前省骨科医院在马尔康市区开展义诊活动不同,这次义诊是首次进村。“一是村里患相关疾病的村民多,二是村里距离市区有20多公里,没有年轻人陪伴的老年人去市里十分不便。”周晓威解释道。

       实际上,当地农牧民群众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十分迫切。义诊现场,来看病的不仅有纳足村的村民,还有周边村的村民。西索村来了30多名村民,而距离更远的党坝乡,甚至有村民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纳足村。中午义诊结束时,看病的村民已超过300人。

       据介绍,医疗团队在全面筛查纳足村村民骨骼类疾病的基础上,将建立全村骨骼健康数据库,并动态监测高风险人群。以此为基础,对确诊患者开通“医院-家庭”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这意味着,村民就诊可在市、州、省三级医疗体系中走绿色通道。 (据川观新闻 记者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