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段明君名医工作室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探索其在精神心理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日前,该院开展了世界睡眠日媒体探访开放日活动。通过AI诊疗体验、脑科学专家深度访谈、AI前沿诊疗技术展示等形式,全景呈现了睡眠医学以AI前沿科技赋能睡眠健康的成果。
脑科学专家表示
脑机接口有望缩短入睡时间
曾获中国脑-机接口“卓越学者奖”的尧德中教授是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特聘教授及脑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他与医院合力共进,致力于中国脑科学的发展,以求为脑疾病患者谋取更多福音。
关于睡眠,尧德中教授表示,入睡困难属于睡眠障碍的一部分,而传统的药物疗法存在诸多局限性,比如依赖性和副作用。目前,他正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聚焦非药物疗法,即脑机接口技术,来解决入睡困难问题。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入睡速度,大约能缩短25 的入睡时间。未来,他还将与医院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将科研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睡眠障碍患者。
AI+睡眠监测
睡眠智慧管家守护睡眠安全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监测室,参观群众见证了睡眠诊疗的颠覆性变革——传统多导睡眠监测(PSG)设备升级为仅手掌大小的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这种便携式仪器属于非侵入式检查,无创、无痛、安全,患者在家就能监测睡眠。
与此同时,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将AI引入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使其不仅能监测脑电、心率、呼吸频率等多维度睡眠数据,供临床诊断治疗,更成为患者随身的“睡眠智慧管家”。它不仅能可视化报告精准定位深睡缺失、睡眠碎片化等隐形问题,还能实时捕捉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快速筛查睡眠呼吸障碍,为睡眠呼吸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守护生命安全。
“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异常风险预警。当监测到心电异常频发、血氧下降等危险信号时,系统会触发智能警报,实时推送给医生端。”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王瑜表示。
AI+睡眠诊断
精准诊断确保睡眠健康
同时,参观群众还了解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线上睡眠管理系统——一套集成个性化评估、方案制定的智能化睡眠管理工具。
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系统推送的权威睡眠评估量表进行自评,AI技术会实时分析自评数据,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睡眠情况。在接入可穿戴睡眠设备后,系统可根据患者睡眠时间、觉醒时间等指标,推荐相应的放松或调节训练。
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系统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供医生参考。医生在经过认真评估后,结合AI方案展开治疗,充分结合AI智慧与医生经验,确保患者受益最大化。
“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患者有情绪、睡眠等方面的波动,系统会对医生端进行实时提醒,确保医生能够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工作人员介绍说。
AI+睡眠治疗
神经调控无创治疗
脉冲磁治疗系统是一种无痛、无创、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神经调控治疗。它通过磁场作用于睡眠相关脑区,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小孩、孕妇、老人等都可以接受这种治疗。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脉冲磁治疗系统内置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睡眠状态,无论是觉醒、入睡困难还是睡眠浅表期,都能被精准识别。通过智能算法,系统能深入分析患者的睡眠阶段,准确判断失眠状态,让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一旦检测到患者处于觉醒或难以入睡的状态,系统会立即自动启动磁刺激治疗,无须人工干预,极大地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与便捷性。同时,系统还能根据患者的实时睡眠状态,智能优化磁刺激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参观群众还观摩了悦伴青辰青少年抑郁远程心理干预平台。该平台针对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内置AI心理治疗师、AI个性化心理任务等,能够自动识别青少年的心理危机迹象,有效帮助青少年调节心理情绪。
未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将继续致力于探索更多前沿技术的应用,以“科技+人文”多路径力量推动医院高质量持续发展,开启精神心理智能医疗新时代,为失眠患者、心理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李京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