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晚期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不断发展,肝硬化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肝脏为什么会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硬化
李先生年仅30岁,却有明确酗酒史17年,因“乏力、尿黄进行性加重1月,神志恍惚2天”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最终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
喝酒对年轻人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慢性中毒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触发一连串负面效应,不仅能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还能导致酒精性肝癌。至少10 的酗酒者会出现肝硬化现象,酒精性肝硬化主要与酒精摄入量和饮酒方式这两个因素有关。
酒精摄入量:日均酒精消耗量≥50克(以纯酒精计),持续时间≥5年,则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例如,每天喝100毫升白酒(酒精度约50 ),连续喝5年,或连续半月大量饮酒,就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要是每天喝200毫升白酒,连续喝8年,大多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饮酒方式:空腹饮用白酒和混合饮用多种酒类,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也较高。不同的酒精饮料混着喝也是高危因素,单饮葡萄酒者比饮啤酒和白酒者发生酒精性肝硬化的危险性要小得多。
酒精性肝硬化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偶尔感到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或体重减轻、乏力、尿黄,甚至出现手抖、肝掌等症状,就意味着你离酒精性肝硬化不远了。
脂肪肝也可进展成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营养过剩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隐源性非酒精性脂肪肝。
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由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毒物中毒等导致。
大吃大喝的痛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一项针对1930位痛风患者的调查显示,痛风合并脂肪肝者占23.1 。
脂肪肝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脂肪肝的早期信号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厌油、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少量饮酒即感肝区不适,饮食稍有不慎就出现轻度腹泻,饭后腹胀、尿黄等。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
脂肪肝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典型患者一般状况及营养均较差,表现为消瘦、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疲乏无力,腹胀且多以下午及晚间为甚,可有左右肋区或肋下不适、隐痛、下坠感,部分患者可有不规则发热,自觉口苦(以晨起为重),进食高脂食物易腹泻等,更为严重的可能出现吐血、休克等症状。
变硬的肝脏还能恢复正常吗
早期酒精性肝硬化
对于已经患有酒精肝的患者来说,如果继续饮酒,肝脏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包括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早期酒精肝患者戒酒4周,肝损伤可以减轻;持续戒酒,肝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对于已经恶化为肝硬化的患者,在彻底戒酒后,如果药物吸收好,治疗过程比较顺利,恢复情况也很好。
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
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若能及时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体重,肝内脂肪沉积可在数月内完全消退。脂肪性肝炎伴或不伴肝纤维化,如果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也是可逆的。在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需要加用保肝抗炎药物,且治疗时间较长,病变康复常需半年乃至数年以上。但部分患者即使祛除病因,病情仍可进展,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由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如果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无论是单纯的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大都是可以治愈的疾病。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脂肪肝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要寄太多希望于药物,而忽视改变生活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
中医和西医在防治肝脏疾病方面各有优势。肝硬化的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染疫毒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过程中,肝、脾、肾三脏俱损。中医通过调肝养肝、健脾醒脾、补肾填精等方法,扶助正气,调节免疫,为改善肝硬化提供动力;而西医在肝硬化治疗上有着明确的针对性,例如,西药里的乙肝、丙肝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抑制病毒复制,这是中药所不具备的。
优势互补: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气血、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目的;而西医则侧重于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降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值、稳定肝脏功能;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则有望通过改善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减少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使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再代偿状态,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往往取得更好的疗效。例如,在抗乙肝病毒治疗方面,西医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而中医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则有助于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
减少副作用:长期西药治疗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和副作用。中西医结合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肝“四重奏”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管理:多摄入高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避免霉变食物和高脂饮食。
戒酒限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细胞损伤,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早期戒酒可逆转。
规律作息:夜间11点至凌晨3点为肝修复黄金期,建议成年人每日睡足7~8小时。
高危人群早筛
筛查对象: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
检测手段: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联合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避免肝损伤行为
谨慎用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保健品等易引发药物性肝炎,需遵医嘱使用。
情绪管理:中医认为“怒伤肝”,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加重肝气郁结,建议通过运动、社交疏导压力。
日常护肝
护眼: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长时间用眼后闭目远眺、做眼保健操可缓解肝血消耗。
运动: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促进代谢。
春季养肝:顺应“春生”特性,多踏青、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熬夜与过度进补。 (综合新华社、健康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