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团队为患者重塑颈椎健康
“我终于能稳稳端起饭碗了”
□肖国东 本报记者 陈健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强度的工作,让颈椎病如同阴霾一般笼罩了众多现代人。长期伏案的白领、埋头苦学的学生、日渐衰老的中老年人,无一不被颈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困扰,严重者更是陷入肢体麻木、行走艰难的困境,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问题,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新都区三医院”)骨科团队勇挑重担,成功掌握并实施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这一前沿微创技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今年51岁的李先生,因长期伏案工作,颈肩被剧痛纠缠,左手麻木无力,连笔都握不住,走路更是像踩在棉花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与工作。MRI检查确诊他为颈3-4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尝试了各种保守治疗方法,均效果不佳,病情越发严重。当听说新都区三医院骨科团队开展了ACDF技术时,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就诊。

       据了解,与传统手术相比,ACDF技术堪称微创中的“精锐之师”。手术切口微小,仅3-4厘米,如同在患者颈部开启了一扇精巧的“生命之窗”。医生通过它精准直击病变椎间盘,巧妙避开后方肌肉群,极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与创伤。同时,ACDF手术采用自体骨或新型融合器(如PEEK材料),配合钛板螺钉固定,为患者颈椎重建了稳固的支撑体系,融合率高达95 ,有效避免了患者被颈椎疾病反复困扰。

       手术当天,李先生就感受到手部麻木感明显减轻,左手握力开始恢复,行走也逐渐平稳。术后1周,他顺利康复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我终于能稳稳端起饭碗了!”李先生激动地说道。

       对于长期低头族、中老年退行性变患者、有颈部外伤史等颈椎病高危人群,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黄金星提醒,一定要早防早治。建议每隔1小时活动一下颈椎,进行简单的“米字操”,加强颈肩肌群锻炼,以维护颈椎健康。一旦出现持续颈痛、手麻、步态不稳等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