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农忙正当时,当前恰逢中药材播种与采收的黄金期。四川各地依托中医药产业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联农带农新模式,以产业兴旺带动群众致富,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彭州市
彭州市常年种植川芎约6.2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销量约占全国川芎总产量的3/4,每年出口东南亚、欧盟等地约2000吨。与什邡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涉及彭什两地5镇约20万人,种植面积约10万亩,川芎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5 以上。彭州市还制定了四川主导研制的首个中医药ISO国际标准《中医药—川芎》国际标准,为抢占国际市场赢得先机。
近年来,彭州市全面探索农商文旅体互动发展,进行直播带货,从传统种植销售实现全产业链条的“蝶变”。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石羊镇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方式,推广“稻芎轮作”种植模式,已形成川芎初加工、产品研发产业发展道路。同时,陆续研发上市川芎浴足液、川芎精油、川芎暖宝宝等系列产品,亮相国际礼品展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并上线京东商城等平台。
目前,都江堰市已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15家、合作社34家,社员3000余户,生产加工企业19家,联结带动农户万余户种植中药材。
西昌市
时下正是当归、党参、天麻等中药材的采收季节,西昌市大箐国有林场内,工人穿梭其间,忙得不亦乐乎。林场内,黄精、白术、沙参等也长势喜人。2022年9月,大箐国有林场联合企业开始林下中药材种植探索,先后种植了当归、党参、天麻、黄精、白术、沙参等中药材350余亩。2024年实现中药材销售收入近800万元。
近年来,西昌依托绿色防火带发展林药、林菌、林苗、林禽(畜)等林下种养产业,不仅降低了森林火灾隐患,还促进了林下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缔结技术支持,1341.7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经实现党参、当归等中药材采收、销售,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内江市东兴区
内江市东兴区苗儿坡村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开垦荒地、耕种撂荒地、租种土地,扩大天冬生产规模。种植户与企业签订种植和回收合作协议,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以不低于市场价的收购价回收,种植户在公司兜底的同时还能得到政府补助。
目前,东兴区已有超5000户农户参与天冬等中药材种植,建成以天冬为主的生态种植产业园区25个、40余个天冬种植基地,种植天冬达5万余亩,平均每户每年可增收超过2万元。
资阳市雁江区
在雁江区丹山镇双石桥村的丹参种植基地里,丹参在雨水的滋润下不断生长。去年10月,资阳市、雁江区供销社与企业合作在双石桥村流转土地200多亩,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丹参,每亩产值预计可达6000元以上。将土地流转给供销社后,村民们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可到基地务工挣工资。未来,雁江区供销社将因地制宜,盘活更多中医药“土特产”资源。
叙永县
叙永县在正东、后山、向林等乡镇大力发展天麻、枳壳、黄精及相关产业。后山镇目前种植枳壳1000亩,给当地群众创造就业收入40余万元。枳壳到丰产时,一亩能够达到4500多公斤,每亩能创造经济效益2万元左右。此外,枳壳的花和果实还广泛应用于中药、茶饮、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为农户带来每亩不低于1.5万元的收益。
与正东镇相邻的麻城镇盘活低效林地,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天麻、黄柏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有上千亩。同时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赚取收入,有效拓宽他们的增收致富渠道。
梓潼县
如今,梓潼县的麦冬产业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了顾家与增收两不误。近年来,梓潼县依托“全国中药材之乡”的金字招牌,建成各类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多亩,年产量达3万余吨,产值3亿元以上。麦冬、桔梗、丹参、芍药等中药材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形成了强大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和增收。
兴文县
当前,正是淫羊藿的种植期,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的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新订单。如今,园区有500亩育苗基地、5000多亩种植基地。2024年共计收售淫羊藿鲜叶100余万斤、种苗近2000万株,年产值超7000万元,吸纳3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此外还开办中药材初级加工厂,构建“种子—种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并探索开展新品种培育、产能提升等多个农业科研项目。
近年来,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持续在做精做优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加快推进道地中药材产业种植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目前该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500余亩,并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发展中药材产业。
平昌县
眼下,正是玄参、桔梗等中药材栽植的关键时期。平昌县青云镇青林社区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非常热闹。青云镇在各村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与中药材企业达成订单合作,联合经营,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
目前,青云镇已在全镇8个村居栽植金银花、玄参、连翘、黄精等中药材1000余亩。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中药材优势品种种植规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近300户村民实现产业增收。
洪雅县
雅连的珍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洪雅县药农种植雅连亩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企业初加工为中药饮片亩均收入超过50万元,是普通黄连的10倍。洪雅县黑山村依托雅连产业打造了22家民宿,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
盐源县
核桃坪村积极探索“园区+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村民投身特色生态种植产业,实现集体增收。今年,核桃坪村枇杷园区内套种的200亩续断长势良好,预计能产出15吨干货,将为集体经济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切实惠及周边4个村民小组,带动12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文图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