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2年06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刘吉志 全能的“布鞋医生”
李芯怡

在洪雅县将军镇卫生院三宝院区一楼的诊室里,我见到了刘吉志,他留着寸头,爱笑,穿着一双布鞋。
刘吉志爱穿布鞋,一年四季除了下雨天和一些正式场合,他都穿着布鞋,“走哪儿都方便。”前段时间,刘吉志每天都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连日的奔波,让50岁的他还是有点吃不消,虽连着输了几天液,身体已有所好转,但他还是有点咳嗽。


刘吉志是眉山市洪雅县将军镇卫生院三宝院区医疗组的组长,是一名乡村医生。

跟随父亲脚步
扎根基层27载


可以说,刘吉志成为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完全是受到了其父亲的影响。


1965年,刘吉志的父亲积极响应当时的国家政策,成了洪雅县联和村第一个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一辈子。父亲治病救人的形象深深刻在了刘吉志的心里,于是在他23岁卫校毕业后,就选择接过父亲的药箱,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在刘吉志家中有3本厚厚的台账,上面记录了数百个挂账病例。“这都是当时的贫困户过来看病的记录,我都没收钱。”


十几年前,原将军镇杨场社区9组村民赵某因患乳腺癌,去肿瘤医院做了第一次治疗后腋下溃烂经久不愈。长时间的病痛折磨让赵某万念俱灰,“这病已经花光家里积蓄,我不想治了,不想给家里添负担。”为了让赵某继续接受治疗,刘吉志向她承诺以后可以在他那免费换药,后来赵某二次手术后的一年多,刘吉志每隔一天为其换药直至痊愈,从未收费。


“谁家还没有个难事,能帮的肯定要帮。”刘吉志总拿“挂账”当借口,让数百名贫困村民病有所医,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无我底色。


穿着布鞋走基层
村民情况如数家珍


早上8点,刘吉志已经坐在门诊开始接待患者,此时,离他正式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


  刘吉志的诊室外面排满了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基层和城里面不一样,我们没有专门细分科室,来找你看病的患者情况都不一样,内外妇儿中西医必须都会,面对各种情况都要知道如何应对,必须‘全能’。”刘吉志说道。


 下午,刘吉志接诊完最后一个患者后,没有回家,而是拿上药箱准备下乡去“堵人”。“家家有田种,家家有事忙。平时家里都没人,等我下班了,他们也就忙完回家了,这时才能‘堵’到他们。”去年,跟了他15年的摩托车被强制报废,他只有开车或者借别人的电瓶车下乡,但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一直没变。


村里谁家以前是贫困户,谁患有高血压,谁患有糖尿病,谁家有什么难事,刘吉志都如数家珍,对他来说,记住每个村民的情况是他身为基层医生最基本的要求。


不忘初心永在前
见证基层医疗巨变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刘吉志可谓见证了基层医疗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刘吉志接过父亲的药箱时,里面只有一个听诊器、一个体温计还有一些零星的基础药物。现在他的药箱里不仅有听诊器、体温计,还有血压计和平板电脑,治病药物更是数不胜数,真正做到了“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除了治病救人,刘吉志还用行动彰显着他党员的身份。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他冲在最前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他冲在最前头;2013年芦山地震,他冲在最前头;2019年眉山洪灾,他冲在最前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也冲在最前头。次次有险情,刘吉志都会冲到最前头,他说:“我是党员,我就应该冲在最前头。”


在采访过程中,刘吉志一直在强调,“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知党恩、报党恩,因为我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一切要为人民的健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