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吃完饭后总感觉胸口烧心、反酸,喉咙里好像有东西堵着,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如果有,那你可能正在遭受胃食管反流病的困扰。
胃食管反流病,简单来说,就是胃里的东西反流到食管里了。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之间有一道“阀门”,叫食管下括约肌,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只允许食物从食管进入胃里,而不会让胃里的胃酸、食物等反流回食管。但当某些原因导致这道“阀门”失灵时,胃食管反流病就可能发生了。
哪些原因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可是“罪魁祸首”之一。比如,经常暴饮暴食,短时间内让胃里一下子装了太多东西,胃内压力升高,胃内容物就容易冲破“阀门”反流上来;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或者大量饮酒、喝咖啡、浓茶等,这些都可能刺激食管和胃黏膜,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工作;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肥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肥胖者腹部脂肪较多,会增加腹压,挤压胃部,促使胃内容物反流;一些疾病如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也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烧心、反酸,还可能有胸痛。这种胸痛有时容易和心绞痛混淆,但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一般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加重,而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这是因为反流物误吸入气管,刺激呼吸道引起的。甚至还有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咽喉部症状,这是反流物刺激咽喉导致的。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首先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症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情况,还可能安排一些检查,比如胃镜检查,它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和胃黏膜的情况,看看有没有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通过在食管内放置一个监测电极,记录24小时内食管内的酸碱度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胃酸反流;食管测压,了解食管的蠕动功能和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情况等。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基础。要做到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不要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巧克力、柠檬等,也要戒烟限酒,少喝咖啡和浓茶。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至关重要,哪怕只是减轻一点体重,也能明显改善反流症状。
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有效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还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也能起到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
在日常生活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要避免饭后立即平卧或弯腰,最好能散步半小时左右,促进消化;不要穿紧身衣裤,尤其是腰部过紧的衣服,以免增加腹压;保持心情舒畅,因为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加重病情。
胃食管反流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的反流可能会导致食管炎、食管狭窄、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甚至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仪陇县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