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40公斤患者阑尾穿孔 医院加大版器械上阵手术
文/李诗敏 图/杨华武

28岁的陈小(化名)因为剧烈的腹痛进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是阑尾坏疽穿孔所致。可是手术治疗,却让他跑了好几家医院,原因就在于其140公斤的体重。


140公斤患者
让医生犯了难


5月30日,陈小腹痛难耐,随即前往附近医院就诊,发现是阑尾炎所致,而且已经发展到坏疽穿孔的程度。如果不及时手术切除,将面临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有死亡的风险。虽然,阑尾切除手术已经是一项常规的手术,可放在陈小的身上,却让接诊医生犯了难——体重140公斤的他,常规腔镜器械“鞭长莫及”。


辗转几家医院后,陈小来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肥胖患者的阑尾手术治疗,确实存在几个难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刘雁军博士说,因为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堆积,在症状表现上容易导致滞后性,待出现疼痛等表现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严重的阶段,给治疗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同时,肥胖患者的手术治疗上也存在难点。首先,传统开腹手术不是最佳选择——开腹手术的伤口大、恢复慢,患者需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对肥胖患者而言,面临更高的脂肪液化、感染等风险。而选择腹腔镜微创治疗,则对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3个难点必须要解决:第一个难点在于麻醉,因为肥胖者的生理结构改变存在气道插管困难等难题;第二个难点在于常规腹腔镜器械的长度有限,难以满足大体重患者的治疗需求;第三个难点是过厚的腹壁及脂肪有更强的阻滞性,会对器械操作形成阻力,就好比“逆水行舟”。


“plus”版器械
为治疗带来改变


针对治疗难点,多学科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准备。首先由麻醉科李林锋医师上阵,为陈小实施麻醉并为手术护航。之后,普外科团队上阵接力治疗。“普通人的腹壁厚度约为3cm,这位患者的腹壁厚度达到了10cm。”普外科·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医生杨华武介绍说,手术中要采用加大版的手术器械才能满足肥胖患者的手术需求,但这仅仅是手术可以开展的第一步,“阑尾‘躲’在厚厚的脂肪后面,给手术的操作带来了难度。需要在精准切除的同时,做到对周围脏器、血管等的保护,避免误伤、出血等风险。”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配合下,最终陈小坏疽穿孔的阑尾得以顺利切除,进一步恢复后顺利出院。


2011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集合多学科力量在西南地区成立了首个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致力于肥胖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包括腹腔镜减重代谢手术、内镜减重手术、介入减重手术和药物减重治疗,以及膳食处方、运动处方与生活行为认知干预。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学科建制最完善的减重代谢中心。刘雁军说,在发展过程中团队发现了诸多肥胖患者在治疗时面临的短板,在包括手术器械、检查设备、病房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做出了创新和调整,血压袖带、病床、病员服等都增加了“plus”版本;同时,普外、内分泌、康复、营养、影像、麻醉等学科力量的充分融合,为肥胖患者的各类治疗奠定了重要保障基石,能够为大体重患者顺利开展安全、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