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热血飞舞在高原上的“故乡”
——记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派驻白玉县河坡镇先锋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晓龙
范月秋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白玉县位于四川省的最西部,隶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区面积10591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总人口5.9万人,居住着汉、藏等15个民族,县城距省会成都998公里,县境内平均海拔3500米。


2014年,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开始定点帮扶白玉县,先后选派行政、医护人员50余人赴白玉县参与脱贫攻坚,进行医疗帮扶。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6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选派行政管理人员陈晓龙和严智伟到白玉县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

未应磨染是初心

2021年5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七医院”)发出了《关于选派定点帮扶驻村工作队员的通知》,在全院遴选白玉县驻村帮扶队员,陈晓龙第一时间报名。


陈晓龙2019年11月来到七医院,在党委办公室从事党务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长埂社区担任“大学生志愿者”。“我想着在社区跟居民关系都搞得好,去藏乡和村民打交道应该也不成问题。”陈晓龙只讲了一个理由,去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的另一个理由则是他母亲唐望琼透露的:“晓龙读大学时受政府资助,这恩情我们全家都忘不了!”


陈晓龙的妻子刘丹是一名律师,原本就工作繁忙的她,这下要承担照顾两个孩子的家庭重担。她和陈晓龙是高中同学,能走在一起,都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刘丹坦言,丈夫此去白玉县,她只希望他“闪闪发光的同时,也要平平安安”。


陈晓龙还记得临行前,七医院党委书记敬红平和院长张新强在行前会议上对他的交代和嘱托,“到那边开展工作,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把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也要保障好自身安全……”医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关心和关怀,增添了他到白玉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

驻村路上的“下马威”

7月中旬,白玉县召开了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力量轮转工作动员部署大会,陈晓龙赓即被县委组织部分配到了河坡镇。


河坡镇地处白玉县境北部,“河坡”为藏语,意为“河部落移居之地”,因河部落移居于此而得名。


陈晓龙被选派至先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严智伟则到德来村。起先,先锋村的党员活动室还没建设好,陈晓龙就住在了山上的德来村。两个村庄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中间相隔大约8公里的“Z”字形盘山路。


德来村的党员活动室坐落在半山腰上,蓝天白云之下,一座座彩色的碉房矗立在高原河谷之中,与葱茏的草甸、巍峨的青山相互辉映,大自然的色彩与藏族同胞们的智慧凝结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立体油画,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可没过几天,迤逦的风景就给驻村队员们来了个“下马威”。


一天早上10点钟,队员们接通知10点半到镇文化站开会。4个队员结伴下山,先是走了一段“Z”字形的盘山路。眼看时间不够了,几个自认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开始“抄近道”——乱石中劈出的小道,垂直角度几乎90度。


“我背着电脑,他们就随身一个小包,再说都知道我是部队出身的,我也不好意思喊‘停’嘛。”1983年出生的严智伟在他们中间算是个“老人”了,手划破了,脚也崴了,最后他还是喊了“停”,一行人又回到盘山路上往山下赶。


第一次下山开会,走了足足3个小时。也就是这一次的经历,让陈晓龙和严智伟学会了骑摩托车。


可是,在7月的最后一天,晚上11点过,陈晓龙发了一条朋友圈:加完班,骑摩托车上山,居然能跟野猪对撞,这运气爆表了。这一次,他的右腿膝盖上留下了第一处疤痕。


除了远,“冷”也是白玉县的冬天给他们的最深印象。面对高原的严寒,陈晓龙 “投降”了,穿上了毛裤,盖着刘丹夏天就为他准备好的鹅绒被,“棉袜子穿两三双跟没感觉一样。”


12月中旬,陈晓龙和先锋村村民泽称彭措、泽翁恩珠在一个集装箱搭建的卡点值守。夜里的温度骤降至零下14摄氏度,他们围着一个小火炉打地铺和衣而眠,“迷迷糊糊中我感觉身上盖的被子重了点。”一觉醒来,3个人都得了重感冒。

摸清每一户家中情况

       10月,陈晓龙从德来村搬到了山下新建的先锋村党员活动室。为了推动七医院行政三党支部与河坡镇先锋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搭建党建交流平台,帮助指导先锋村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陈晓龙先后向医院申请帮扶资金共计12万元,用于党员活动室打造,脱贫户、监测户医疗救助,教育帮扶,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项目。


党员活动室位于先锋村的中心位置,像一颗心脏,周围遍布着村里大大小小的碉房,大约有80平方米,共两层楼8个房间。陈晓龙住在二楼最左边的小房间里,“买了一张床、一个衣柜和电暖桌,这也就像家了。”在搬进去的第一天,陈晓龙将一面五星红旗挂在了党员活动室的最高处。


远处重峦叠嶂云涛滚滚,近处高山河谷水草丰茂,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五星红旗在雪域高原上迎风飘扬。


“走访群众,摸清村情民情是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的第一步。”陈晓龙说,为此,他带领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退耕还林、房屋普查等工作。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工作上千头万绪的事,涉及家家户户。先锋村有36户人家,人口205人,但家家的情况不尽相同。没花多长时间,陈晓龙就记住了这200多个藏族同胞的名字。“我们村上有18户从事金属手工艺制作,比如92岁的泽翁青措家,只有女婿根秋泽仁会一点手工艺,两个孙子长年在外打工,不常回来,家里还是很困难。”


扎西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康定中学读高中,二女儿在白玉县读初中,成绩都很好。有天晚上,扎西来到先锋村党员活动室找陈晓龙。“他就跟我说大女儿眼下要高考了,家里面负担还是很重,他很担心。”陈晓龙积极地向医院申请教育帮扶资金,计划给村里高中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学期资助800元,资助两年时间。


“老村长”根秋绒布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根秋郎加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高血脂,他们托陈晓龙在成都买药,陈晓龙一一记下了药品的名字,在微信上发给了刘丹。


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陈晓龙了解了每一户村民家中的情况,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10月12日,他到呷绒扎西家时,发生了意外,不慎摔伤,导致右脚踝骨折。

当藏族老人的儿子

       江勇、班班俩属于先锋村因病返贫监测户。老两口快60岁了,无儿无女,江勇在2021年初右半身中风偏瘫,这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刚到先锋村的一个清晨,陈晓龙第一次来到班班、江勇的家中,检查家中的电视还能不能看。金灿灿的阳光照进了赠曲河里,也透过碉房的格窗照进了他们的家,原色的木地板和四壁的木板墙像被太阳的金边滚过一般,整个房间笼罩在琥珀色的光芒里。“两位老人一直微笑着,用酥油茶招待我,感觉他们很善良淳朴。”陈晓龙把班班家的情况汇报给了七医院事业发展部负责人邱凯。


“医院很给力,非常支持我在这边开展的工作,又设立了专门针对监测户、贫困户的医疗帮扶基金1.5万元。”陈晓龙说,除了医保报销以外,自费的项目按照一定比例报销,最大限度减轻他们看病的负担。


接着,七医院事业发展部为江勇申请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四川民政康复医院“民政项目”进行免费治疗。两个不懂汉语、从没到过成都的藏族老人怎么看病?陈晓龙决定送他们到成都。


2021年9月,陈晓龙开着私家车,载着江勇和班班来到四川民政康复医院进行治疗。可没过几天,江勇突发急性阑尾炎,“我就协调我们医院,将他转院到七医院新南院区先进行治疗,然后再把他送回四川民政康复医院继续康复治疗。”陈晓龙亦如老两口的儿子,忙前忙后,跑上跑下。不仅如此,刘丹也跟着“掺和”进来。


原来,江勇需要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康复治疗,而陈晓龙则要提前回到村里处理手头的一大堆事情。“七医院的同事也各有各的工作,我只有喊刘丹去帮我接江勇、班班出院,再送他们到汽车站。”


善良的刘丹没有怨言,她驱车赶往医院,为江勇办理了出院手续后,又去往新南门汽车站,为老两口买了从成都开往康定的汽车票。刘丹把他们送上车,班班一直握着刘丹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着“卡卓(藏语‘谢谢’的意思)、卡卓”。


大巴车开走,刘丹才转身离开。已在先锋村的陈晓龙算着时间,打电话给江勇,得知他们已到达康定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


如今,在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江勇可以自己走出家门散步了。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陈晓龙又为班班申请了乡镇公益性岗位,“这些岗位包括了环境卫生员、护林员、护草员”。班班成了河坡镇的环境卫生员,每个月能有800元的收入。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2年4月,陈晓龙回到成都,他的右脚踝并没有完全康复。“一直是肿起的,走一会儿突然就一阵刺痛,痛得眼泪花包起流。”到医院做完检查,医生告诉他,一颗豌豆大小的碎骨头卡在踝关节的缝隙里,必须要动手术把它取出来,不然会造成难以恢复的损伤性关节炎。


在前几天,陈晓龙脸上还愁云满布,连好久没有见到他的小儿子“猪猪”都不敢亲近他。陈晓龙失眠了好几天,反复思量了很多问题:村党员活动室的党建交流平台还没完全搭建好,村民的疫苗接种工作要一直进行,还有三四户村民的孩子旷课了……


“晓龙起初都不愿意动手术,他怕时间耽搁得太久了。”刘丹哭了,“这是一辈子的事啊,他还这么年轻,不医治好以后咋个办?”


在七医院领导的关心和家人的劝说下,4月12日,陈晓龙接受了手术。手术很成功,21天后拆手术线,医生嘱咐他3个月内不能负重下地走路,要等植入的人造骨长好了才行。


躺在家里的日子,陈晓龙也没闲下来。他的微信里,不断有村民发来的问候。他们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着“晓龙,你好点了没有,好点没有?”5月8日,“老村长”根秋绒布打来电话问候,他告诉“老村长”,刘丹跑了几家药房,买到了他需要的药。


扎西还给陈晓龙发了100元钱的红包,“当然拒收啊,他们家还有两个读书的娃娃,心意我都领了。”旷课的松吉夏的父亲牛麦扎西也给陈晓龙回电,他说孩子旷课是因为生病了,请他放心,孩子病好了就回学校上学。


在村民的问候和祝福下,陈晓龙希望自己能早日痊愈,他恨不得能马上出发,回到白玉县。他记得去年夏天,在赠曲河边,广阔平坦的草坝上支起了一大片白色的帐篷。雪域高原特有的舞曲旋律,从一个个偌大的帐篷里面传出。三三两两的藏族姑娘和小伙身着鲜艳的藏族服饰,在草坝上尽情地跳着锅庄舞。“这就是‘耍坝子’,全村人都在坝子上玩耍、唱歌、跳舞、喝茶,住在帐篷里。”陈晓龙介绍说,要耍整整7天。“耍坝子”是藏族庆祝丰收的一种传统民俗,像过节一样。每到农历七八月份,青稞收获的季节,村里老百姓阖家而出,邀约亲友,在草坝上搭起帐篷,庆祝丰收。


一年前,陈晓龙肩负乡村振兴的使命,来到这片雪域高原。当他踏上这片土地时,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故乡,在镶着金边的高原上,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