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范双凤 抗击新冠的“最强大脑”
范月秋 本报记者 方继莲

“80后”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应急与业务管理办公室主任范双凤,是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的成员,同时担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信息组的组长。两年半的时间,她浴火淬炼,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对疾控工作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站成“老树桩”
和新冠病毒死磕


5月9日,广安市邻水县发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疾控中心从全市疾控系统先后抽调精兵强将奔赴邻水县支援疫情处置流调溯源工作。“留守”成都的范双凤写下了这样的感言:去者,顶天立地;归者,锦囊还矢;不去不归者,百炼成钢,死磕到底。


“病例收集、流调溯源、密接追踪……我们疾控人员要做非常多的事情,是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和病毒战斗。”范双凤坦言,“每天脑海里都有无数次想要‘躺平’的念头,但两年半来,没有一刻放松。”


“刚刚我们已经通报了截至目前的本土病例基本情况。我再补充介绍一些流调溯源方面的进展……”这是4月2日晚,范双凤在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会上的发言。齐耳短发,眼神坚定,她穿着疾控的“红铠甲”,带给公众满满的安全感。


12年前,入职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的范双凤万万没想到会成为一名抗疫“女战士”,甚至是如今的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疾控中心发言人。她形容自己就像一根老树桩,“等着,等着,它又来了”,范双凤做了一个比喻:“缉拿”新冠病毒有点像“守株待兔”,“我们做好了很多预案,做足了准备,就等这只‘兔子’来。”一句俏皮话,彰显了疾控人员的专业能力,胸有成竹,笃行不怠。


坚守800余天
出色完成抗疫工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顾足韧带撕裂的腿伤,范双凤请缨第一时间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牵头负责疾控中心新冠防控应急组织协调工作。刚开始是坐着轮椅,后来是拄着拐杖,她在应急指挥大厅里“安了家”。


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没有时间做康复训练,最终落下损伤性关节炎,“阴雨天来临前就成了个天气预报员,再没办法跑步了,正好为自己没有时间锻炼找到好借口。”


熬过了一个个漫长的夜,范双凤带领组员们,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实现跨区域管理和实时信息交换,已精准高效地完成了6万余名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和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她又带领团队撰写了大量应急处置工作指南、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指导、督促全市各区(市)县开展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培训提升能力。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范双凤冲锋在第一线,甘做疾控应急先锋,运用自己的所学,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奉献的精神,成了串联起前方信息调查和后方应急处置的桥梁。 


范双凤是疾控中心综合协调调度的“最强大脑”,在800多天的坚守中,她出色完成了综合协调、信息报送、机场采样、现场流调、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


“疾控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群众知道政策、明白方法、树立信心、愿意配合。”


对于未来,范双凤说“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