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王成荣 九旬“送子爷爷”仍在一线
本报记者 侯文瑾

6月的一个普通星期四,94岁高龄的王成荣在自己的诊室里坐诊,虽然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几十年来却坚持退而不休,慕名而来的患者仍络绎不绝。在业内,大家称他是西南地区“待机时间最长”的妇科专家;在患者的口口相传中,他能解决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们亲切地称他为“送子爷爷”。


悬壶济世
把患者当作亲人


“君之疾苦同身受,我所诊药似己疗。”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门诊楼三楼,全国名老中医王成荣传承工作室的门口,挂着一副王成荣亲自题的对联牌匾,这也是他从医一生的行医准则。


从医68年来,他也是这样践行的: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为患者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选用药物时,他会选择效优价廉的;开中药方剂时,药物组成也尽量简化求精,处方仅7到10味药,大多数药方每服仅有10多元。


作为医生,王成荣的大半时间都是与患者度过的,可以说,患者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患者们一致评价,“他是一个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的好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王成荣从医期间,有近40万患者受益,有效率在70%~85%之间,即使按70%计算,也有20多万个家庭在王成荣的诊治下享受了原本不敢奢望的天伦之乐,他也因此被广大患者亲切地称为“送子爷爷”。


衷中参西
怀赤诚之心献身医学


1954年,王成荣毕业于四川医学院,1956年作为第一批“西学中”学员到原卫生部委托成都中医学院举办的高研班学习中医3年。在当时那个思想较为传统保守的年代,少有男同学会选择妇产科,但王成荣却立志把妇产科发扬光大。


 “当时最缺的就是外科和妇产科医生,我们班分成两部分,一半读外科,一半读妇产科,很多男生不愿意选妇产科,但因为我当时是班长,又考虑到国家需要,我就带头选了妇产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学医经历,让王成荣将其所学西医理论、中医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临床应用中,“衷中参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采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疾病性质进行准确诊断,使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得到了延伸;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发展观对疾病证候进行科学判定,实现了中医病症结合诊断妇科疾病的准确化、简单化,为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传承发展
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后继人才


对于中医药来说,传承发展至关重要。在为医学事业奋斗的历程中,王成荣不仅用医术救治患者,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后继人才。


“王主任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是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尽心尽力;另外就是他对年轻医生毫无保留的帮助和提携。”作为王成荣的学生,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妇科支部书记曹亚芳主任医师说:“王老非常认真,他会逐字逐句审阅修改学生们撰写的论文和疾病的诊疗方案;在王老那里首诊的患者,他会在制定诊疗方案后分诊给年轻医生,让年轻医生能接触更多的疑难病患,提高专业水平。”


现在,“精诚勤勉、谦逊和善、研修不倦、身正垂范”的成荣精神已成为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四川中医药人不懈追求的时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