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生活中最“憋屈”的事之一,“便秘”一定榜上有名。浙江一名24岁的女生嘟嘟(化名)就受此折磨多年,更可怕的是,她已经发展到稍微吃点东西就会诱发肠梗阻,反反复复,痛苦不堪。没想到,她肠梗阻的原因是患上了巨结肠类缘病。
反复肠梗阻如梦魇缠身
嘟嘟身高1.69米,体重却不到45公斤。在浙江一家医院结直肠外科病房里,她刚经历了一场手术。
嘟嘟妈妈回忆,从出生起,女儿就经常胀肚子,排便比普通小孩要困难,常常在厕所一蹲就是半个小时。所以,硬的、难消化的一律不让她吃。
2019年起,嘟嘟的排便开始从“费力”变得“艰难”。番泻叶、益生菌吃着,开塞露坚持用着……但效果寥寥,她每周只能解两次大便,而且每次都如“受刑”一般痛苦。
此前,嘟嘟吃了一个青团,肚子开始胀疼,还恶心、呕吐。在医院查出“肠梗阻”,经过胃肠减压和用药之后,她的肠道才通畅起来。
之后,反复肠梗阻就像梦魇一般缠着她——吃半个小砂糖橘、一个饺子就肠梗了;最严重的一次,仅因吃了几口红薯,肠梗阻就非常严重,肚子胀痛得下不了床,被送到医院急救。为了解除肠梗阻,她1个月没吃一粒米,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消瘦了10公斤。
“元凶”竟是巨结肠类缘病
近日,又一次肠梗阻之后,嘟嘟到医院结直肠外科进一步查找病因。
引起成人排便困难或肠梗阻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粪石堵塞甚至是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等。医生检查后,诊断嘟嘟得了“巨结肠类缘病”。
“巨结肠类缘病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病?”
“巨结肠类缘病”是一种因肠管无法正常蠕动、内容物没有办法正常排出,导致肠道内“大堵车”,久而久之近端的肠管扩张而形成的疾病,因此必须切除病变的肠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陈诗伟介绍,若是远端结肠先天性,主要是由肠神经缺失导致的,症状较轻者可以采取定期灌肠、扩张肛门等方法来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治疗。
如果是后天性狭窄阻塞,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便秘,并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保持肠道滑润,促进通便来改善症状。
最终,嘟嘟进行了手术治疗,不用再受便秘困扰。
防便秘需养成良好如厕习惯
临床上,一般将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及粪便干硬,即定义为便秘。它本身既是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其他多种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医生表示,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便秘的药物,切勿随意购买“润肠”“泻药”类产品。
自行购药、服药后,在缓解便秘症状的同时,也有可能掩盖了原发疾病,延误治疗。如出现腹胀、恶心,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膨隆、有压痛,身体消瘦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明确诊断,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会通过吃辣,喝冰牛奶、加浓美式等方法促便,效果立竿见影。
对此,陈诗伟表示,对于慢性便秘患者来说,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长期依靠刺激性食物促进大便排出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便秘加重。“就像老黄牛不耕地,用鞭子抽打,老黄牛逐渐耐受这种刺激,很可能会导致更加不想耕地!”
陈诗伟提醒,培养好的如厕习惯至关重要,“一是千万不要忍便,二是排便时间不能太长,如厕时间控制在5~8分钟。”陈诗伟表示,先遵守这两个原则,其次才是培养好饮食习惯,学会减压等。 (据《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