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我们来了!”这是12岁的扎西(化名)第一次走出色达县,近10个小时的车程中,小扎西显得有些兴奋,或许,他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次成都温江之行,在他生命旅程中意味着什么……
色达是温江对口帮扶县,卫生医疗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温江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已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包虫病防治及医疗技术传帮带工作。此次扎西到温江就是接受包虫病手术治疗。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色达,蓝天白云下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悠然自得。扎西一家沿袭着农牧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以放牧为生。
12岁的扎西身高只有1.4米,瘦弱得像只有八九岁,这与他3年前染上的肝包虫病有关。
扎西9岁时,正好接受了温江区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在色达开展的包虫病专项筛查,他被检查出包虫病阳性,但当时他没有明显的症状,家人也就没太多关注干预。
时间一晃,3年过去了。2024年6月,扎西开始感觉上腹部不时隐隐作痛,到色达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肝内的包虫病灶已经长大了。大小达11.8cm,属于肝内巨大包虫病灶,需要转院手术治疗。
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是我国丙类传染病,其主要累及人体肝脏,分为泡型包虫病和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被称为“虫癌”。
扎西患的就是肝囊型包虫病,寄生虫在肝脏内生长,导致肝脏部分区域失去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旦囊肿破裂,寄生虫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播到腹腔,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医生告诉扎西父母,温江区人民医院和色达县人民医院建立了畅通的绿色通道,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救治。
就这样,扎西在会汉语的伯父的陪同下,来到温江区人民医院。
入院后,温江区人民医院医务部、护理部、肝胆外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多部门、科室协同合作,第一时间协调好病房,并开通绿色检查通道。
“我们会尽快完成术前检查和评估,并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邓小凡教授的指导下,拟定好以治愈包虫病为目标的诊疗方案。”肝胆外科主任欧扬跟扎西的家人说道。
肝包虫病灶大小约11.8cm×8.2cm,占了扎西肝脏的三分之一,且位置较特殊,与第二肝门毗邻并压迫下腔静脉,增加了手术风险……
医院组织肝胆外科、手麻科、ICU、儿科、康复科、呼吸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进行术前讨论,为扎西制定了完善的手术计划。
手术当天,在邓小凡的指导下,肝胆外科为扎西进行了肝包虫外囊切除及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术中,主刀医生耐心且精准地操作,在不伤害肝内重要血管、管道的同时,完整地切除了肝包虫病灶,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扎西正常的肝组织。经过2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仅80ml。
术后,扎西在ICU及肝胆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逐渐康复。扎西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再到色达。” (谢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