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儿川崎病的相关注意事项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卢亚亨

 川崎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于儿童,以血管炎性病变、发热以及皮疹作为基础症状表现的疾病。目前学界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有关,由于川崎病的病理特性,其潜在风险较大,对于小儿心血管以及其他心脏相关实质组织具有极大的威胁,在治疗护理注意事项以及家属认知观念提升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如下列举小儿川崎病的相关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小儿川崎病最为典型且显著的症状包括持续性的发热,一般持续时间为一周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一月,体温以高热为主,多大于39℃,且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缓解效果;在外部体征表现上,可见明显黏膜、体表充血现象,如口、唇、舌、结膜、手掌、足底等,如持续发展将演变为大片脱皮症状;同时可见发热3天左右,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明显肿胀,部分患儿数日后自行消退;另一较为典型的症状为丘疹样皮疹,一般于发热初期出现,一周后消退,疹样病变主要见于身体躯干部位。部分患儿在病症表现上主诉腹痛或关节疼痛,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部分可伴流涕、咳嗽以及黄疸等。内部体征中,主要包括随病程发展的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如心肌炎、心包积液、瓣膜活动异常、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部分患儿在基础体察时可听及心律呈奔马律,明显心动过速以及心音低钝,部分患儿可听及收缩期杂音,通过这些症状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脏损伤,具体需要通过心脏彩超、心脏CT甚至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定。


治疗与护理


目前临床中的小儿川崎病治疗方案,主要以对症用药以及预防严重并发症治疗为主,通过应用丙种球蛋白、皮质激素以及阿司匹林等,对抗炎症反应以及预防冠脉瘤的发生,同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酌情考虑溶栓治疗以及用药,严重者可考虑通过介入手术改善血管闭塞狭窄的情况。


在护理方面,核心关注以及干预事项包括体温护理以及黏膜、体表皮肤护理,首先以物理降温方式干预为主,控制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联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控制,同时缓解患儿疼痛症状;对于患儿黏膜、皮肤的红肿以及皮疹,需要通过细节化基础护理进行干预,如穿着衣物的选择、口腔护理以及对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者还需对川崎病的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在于了解各类并发症的先兆症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充分观察以及评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先兆,并及早入手处理。


饮食与生活


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以及预后的饮食中,一般建议以优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临床中多数川崎病患儿预后良好,但由于患儿年龄因素影响,本身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需要其家属全面了解疾病、治疗以及预后的家庭护理知识,让患儿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控制活动量以及坚持复诊。


在相关文献期刊检索中可见,目前已知的小儿川崎病出现概率最高的并发症种类为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其次是冠状动脉瘤,多为疾病早期出现,临床案例中于病程第二、三周的检出概率最大。相关文献提出,冠状动脉瘤的出现条件多为1岁以内、高热持续时间≥14天的男性患儿,处理治疗得当者可在1~2年内自行缓解消退,而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观察患儿冠脉狭窄以及闭塞程度,对于可能出现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由此可见,川崎病的高危性来源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在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护理以及家庭护理中,最优先级的注意事项就是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与疾病预防,同时家长需要提高对川崎病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