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天天帮孩子刷牙,牙齿还是黑了?”
“我已经严格管控孩子吃糖了,为什么牙齿上还是出现了黑色的斑块?”“牙膏牙刷都买了最好的,结果牙齿还是烂了几个洞!”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有一口整洁亮白的牙齿,这不仅是孩子容颜的“门面”,更是“牙口好,胃口就好”的关键。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是长了蛀牙很容易影响食欲,吃不下饭。所以,孩子的牙齿上出现“黑斑”,许多家长就很紧张,焦虑是不是“牙坏了”。那么,孩子牙齿上出现黑色的斑块,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怎么办?
色素沉着
临床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牙面色素一般为外源性着色。孩子可能食用了大量含有色素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可乐、酱油等,或者食用了中草药、补铁制剂等药物,且进食后没有进行充分的口腔清洁,导致色素沉积在牙齿上形成“黑斑”。
医生建议孩子减少摄入色素较多的食物及饮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食后及时漱口或刷牙,减少食物色素的残留。此外,可以多食用含有粗纤维的蔬菜,蔬菜富含粗纤维,较高频率的进食粗纤维将磨耗掉牙齿表面的部分色素,且可以提高牙齿表面的光洁度,减少色素沉着。如果牙面存在大量色素沉着影响美观,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进行专业清洗。
针对2~6岁儿童,洗牙主要采用的是牙面抛光,口腔科医生使用慢速机头,用柔软的硅粒子抛光头配合抛光膏对牙齿表面进行清洁,以去除软垢及色素,从而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
龋齿
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牙面“黑斑”的常见原因。
龋齿通常由于长时间摄入高糖食物、口腔清洁不到位或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原因引起。龋齿早期可能表现为牙齿表面的轻微白垩色斑块,随后逐渐发展为黄褐色、黑褐色斑点,甚至形成龋洞。
龋齿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引起牙齿敏感、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导致更严重的口腔问题。一旦发现孩子牙齿有“黑斑”且疑似龋齿,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充填治疗、根管治疗等方法来处理患牙。
预防龋齿的关键在于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糖分摄入的频率及总量,定期到口腔科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必要时可以采取全口涂氟及窝沟封闭等措施来预防龋齿的发生。
那么如何识别孩子牙面的“黑斑”到底是牙面色素沉着还是龋齿?家长可以通过颜色、形态、质地、清洁5个特征来辨别:
颜色——
色素沉积:只在牙齿表面出现黑线,牙齿不会失去光泽。
龋齿:牙釉质脱落,牙齿会逐渐失去光泽,颜色变暗,先在后牙咬合面的沟窝、牙颈部、牙间隙等部位出现黑线。
形态——
色素沉淀:牙齿形态不会变化,不会出现缺失等变化。
龋齿:牙齿可能会出现形态变化,如在牙齿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洞,严重时甚至出现牙齿缺失。
质地——
色素沉淀:质地不会变软,咬硬物牙齿不会摇晃或断裂。
龋齿:牙齿脱钙,质地变软,若咬硬物,易造成牙齿晃动,甚至出现断裂。
清洁——
色素沉淀:通过物理方法对牙齿进行清洁后,可以使黑线变浅或消失。
龋齿:通过物理方法(如冷光美牙法、激光美牙法等)对牙齿进行清洁后,牙齿表面仍存在黑线。
症状——
色素沉淀:牙齿不会被冷热酸甜刺激,不会产生疼痛感。
龋齿:会在进食过冷、过酸等食物时,出现牙齿酸痛等感觉。
牙外伤
孩子运动时很容易碰伤牙齿,即使当时牙齿没有折断、脱落,但是牙齿内部的牙髓可能已经遭到损伤。
大多时候牙髓可以自行恢复,但也有些情况下牙髓无法自行恢复,牙齿内的牙髓组织逐渐坏死,会导致牙齿变得颜色灰暗发黑。
一旦发生牙齿碰撞,一定要及时到口腔科就医,判断牙齿的受损程度。如果发现孩子牙齿整颗已经发黑变暗,要及早带孩子去检查牙齿,判断牙髓是否坏死,是否需要治疗。牙外伤导致的牙髓坏死,若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继续扩散,可能导致牙龈红肿甚至面部肿胀,且有可能祸及其他牙齿。(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