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4年1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正确认识窦性心动过缓
□邹林岑

       心电图检查中,发现“窦性心动过缓”的体检者大有人在,部分人群可能在看见检查结果后出现过度的焦虑。在这里,我们将给大家科普一下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知识,以便正确认识“窦性心动过缓”,放松心情以及方便大家居家自我监测。

       什么叫窦性心动过缓

       先简单介绍一下“窦性心律”。整个心脏有很多的心肌细胞,这么多细胞能够先后有序地工作,是因为心脏有特殊的传导系统给心肌细胞下达指令,其中最高指令就是由窦房结发出。窦房结是位于右心房高位的一簇细胞团,它们自律性最高,发出冲动的时间相对稳定。当窦房结发出冲动后,心电信号沿传导系统传导,同时刺激周围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有序收缩。

       正常成年人窦性心律一般在60~100次/分,当低于60次/分时,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因为部分年轻体检者静息窦性心律常低于60次/分,部分学者提出将窦性心动过缓降至55次/分以下。《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中则将窦性心动过缓定义为<50次/分。但临床工作中,大部分心电图室还是采用的<60次/分的标准。

       为何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现象,它可能发生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例如,一些正常的年轻人以及少数老年人、运动员、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还有在夜间睡眠期间的人们,都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种情况通常与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有关,而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则会导致心跳速率的减慢。在这些情况下,窦性心动过缓通常被视为一种生理性改变,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正常的身体反应,并不总是需要医疗干预。

       然而,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能是病理改变的标志。这种情况在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高钾血症等。此外,某些药物的过量使用,如美托洛尔、地高辛、麻醉药等,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在这些情况下,窦性心动过缓可能需要医疗关注和治疗,因为它可能对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窦性心动过缓如何诊疗

       一般来说,年轻、无基础疾病、无症状的健康体检人群,偶然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在50~60次/分之间,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可每年定期体检或进行居家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有:静坐休息10分钟后数脉搏30秒钟×2,就得到每分钟的心率;家用电子血压计也可以检出瞬时心率;运动手环还可以长时间监测安静休息、运动后及夜间睡眠心率。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年纪较大的老年人、住院期间需要手术麻醉的患者以及心率<45次/分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均需要进一步检查。常见的初步筛查主要包括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分析24小时的总心率及平均心率,观察是否有长R-R间期和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心率变异性等。心脏彩超可以排查是否有心脏结构及功能性改变,以便医生分析决定进一步的治疗。

       目前治疗心动过缓的方式主要是起搏器植入术。若检查结果提示窦性心率<50次/分或者明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且有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头晕、乏力、黑蒙、晕厥等)者,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心脏彩超发现结构病变患者,先行病因治疗,再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可给予临时起搏器支持。

       除此之外,治疗心动过缓的药物多为静脉制剂,常在严重心动过缓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短期使用;可口服的药物有氨茶碱,可提升部分心率。

       中医药及针灸疗法作为我国瑰宝,无起搏指征的窦性心动过缓人群或可寻求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证论治。(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