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4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煎煮并非越浓越好
□张蕊 娄政驰

       门诊上遇到一位感冒的老年患者。老人自诉在社区医院开了三天中药,在家熬着喝,结果用药以后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咳嗽、咳痰反而更厉害了。详细追问熬中药的过程时,老人说为了让药液更浓,每次都熬煮很长时间。说到这里,我推断中药效果欠佳的问题或许就是因为中药煎煮得过浓了。

       其实,中药煎煮并不是越浓越好,而要根据具体的药材来判断。在煎煮中药过程中,中药有效成分不断向水中释放,当药液中有效成分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不会再释放了。而且,药液被过度浓缩,除了口感不佳外,还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有些药物,不同的煎煮时间发挥的功效也不相同,比方说大黄,煎煮时间越长其泻下的功效越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一般煎煮中药材要先武火再文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30分钟为宜。

       中药中有“先煎”和“后下”的区别。比如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如磁石、生牡蛎、石决明等,有毒中药如附子、川乌、草乌等,要“先煎”30分钟到1小时,目的是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或待有毒成分挥发掉,然后才能纳入其他药物同煎;需要“后下”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芳香化湿类中药,应待其他药物将要煎成之时再投入,煮沸3~5分钟即可,目的是避免挥发性物质的流失。 (据《大河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