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1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瞬间起火,“迷你厨房”致姐弟三人受伤
孩子烧伤 牢记急救“五字诀”

       如今,一种名叫“迷你厨房”的玩具在市面上颇为流行。前不久,武汉10岁女童小萌(化名)在家玩仿真迷你厨房玩具时,不慎引发火灾,致使全身多处烧伤。

       小萌今年10岁,过生日时收到了一套仿真迷你厨房玩具,外包装上标注着“真煮真吃”等字眼,还标明“可以使用明火点火,刀可以切菜,灶台可以加热,锅具可以煮饭,做的饭可以食用”。

       当晚,小萌就与两个弟弟一起体验了一把。然而,在小萌用打火机点灶台时,火势突然失控并迅速蔓延,导致姐弟三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所幸家长及时发现并将火扑灭,随后将三人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

       经医生检查发现,小萌的头、面、颈、双上肢均被烧伤,达三度烧伤,头面部肿胀明显,需入院接受治疗;两个弟弟的烧伤面积分别为5 和2 ,需定期在门诊换药。经过长时间消肿、抗炎、抗休克治疗,以及异种皮覆盖手术和多次换药,小萌终于出院。

     “迷你厨房”隐患重重

     “迷你厨房”属于新兴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月销量上万、10万+的店铺也不在少数,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高仿真迷你厨房玩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明火加热,一种是通电类似电磁炉加热。无论是哪种加热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极大的烧烫伤安全隐患,如点火时引发火灾,接触加热中的锅具、尚有余温的电磁炉、打翻的热锅或煮熟的食物被烫伤等。

       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小儿烧伤病区护士长王璇介绍,近年来,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已接诊多例因迷你厨房玩具被烧烫伤的患儿。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30 以上是儿童。儿童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常因活泼天性和好奇心驱使,“贪玩”闯“大祸”。

       不当急救方法要避免

       注意:不当的急救方法可能会加剧烧烫伤的深度,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感染,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一旦遭遇烧烫伤应牢记急救“五字”诀:

       冲:烧烫伤后要用流动的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

       脱:将伤口部位的衣物轻轻分离脱下。需要注意的是,烧伤后化纤类服装的残留物如果附着在皮肤上,不能硬揭,须尽快到医院处理。

       泡:用干净的水给患处降温,阻断烧烫伤可能出现的炎症风暴。

       盖:送医途中尽量用干净的衣物或床单盖住伤口,避免再次污染。

       送:尽快送患者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孩子烧伤面积过大怎么办

       注意:孩子受伤面积超过10 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请立即呼叫救护车。

       孩子赤裸时全身被烫伤:绝对不要直接抱起孩子,务必用湿毛巾裹住孩子的身体,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用较弱的水流持续喷洒在孩子身上进行冷却。

       孩子穿着衣服时全身被烫伤:切勿擅自脱下孩子的衣服,应同样用较小的水流喷洒在孩子身上,以冷却患部,再用干毯子裹住孩子后,送上救护车。

       为了安全,谨慎给孩子购买高仿真厨房玩具,避免烧烫伤事故。此外,监护人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教育,让孩子尽量远离明火,防止火灾等意外发生。(据国家应急广播、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