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4年1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术
为八旬老人拆除心脏隐患

       近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军带领其医疗团队成功为一名八旬房颤患者实施了该院首例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手术。该手术的成功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还有效预防了中风的复发。

       患者叶婆婆长期受房颤困扰,并因多次中风而被送至医院接受治疗。吴军接诊后立即安排了详细的CT检查,以更准确地了解老人心脏的具体状况。检查发现,叶婆婆心耳结构为菜花型左心耳,并且远端有明显的分叶,这表明她的病情较为复杂。经过全面分析和评估,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吴军及其团队决定为叶婆婆实施左心耳封堵术。

       于是,针对老人菜花型左心耳的特殊结构,学科团队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挑选了合适的塞式封堵器,并且巧妙地设计了手术路径,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成为预防房颤患者中风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像叶婆婆这样频繁发作中风的患者而言,这项技术有诸多的好处:它不仅有助于减少对抗凝药物的需求——这对于年长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未来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叶婆婆菜花型左心耳的特殊结构,医疗团队挑选了合适的塞式封堵器,并设计了一套详尽的手术方案。塞式封堵器能够减少金属暴露,降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它还能够快速实现内皮化,减少长期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降低DRT的风险,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李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