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2年05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据蓉城政事

 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42岁,全市每3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新增8家县级以上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未来几年,成都人如何看病就医、健康生活?


 近日,《成都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居民享有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产业规模和质量跃升,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环境大幅改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基本建成西部医学中心。

全民公共卫生服务


 在市级疾控中心建设P2+实验室,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装备水平,到2025年,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


 不断提升“120”急救车辆装备配备标准和水平,全市每3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


 到2025年,全市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疫情有效处置率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5%。


 到2025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控制在0.9%以下,维持无脊灰状态。


 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


 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


 建立口腔卫生防控体系,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30%以内。


 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2025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不低于60%,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不低于75%。


 在东部新区建设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将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中心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遵循四大结构调整要求,编制全域成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布局,形成国家级、省级医学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市级医院为骨干,县级医院为支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


 到2025年,新增8家县级以上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和6家社会办三级甲等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围绕重大疾病、医学前沿、平台专科积极推进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学中心建设,努力争取综合类、高原病国家医学中心和呼吸、创伤、精神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成都。


 加强区(市)县级医院建设。到2025年,全市所有区(市)县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达到三级水平。


 积极支持市级医院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到2025年,按照国家级水平打造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0个,实现市级医院西医类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进一步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力争新增三甲中医医院1~2家。


 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老年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


 推动“名医馆”“中医馆”“中医角”提档升级建设,力争所有的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中的优势,开展国家、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力争新增2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强化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实施“天府岐黄医者”培养项目。开展天府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和成都市名中医评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统筹门诊和住院待遇政策衔接,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结核病、丙肝等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重大传染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保障。


 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疫情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发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按病种分值(DIP)付费。


 创新慢性疾病支付方式,逐步提高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付比例。


 对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病人实施基本药物免费或定额付费政策。


 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市、区(市)县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等健康教育作用,每个街道、镇至少有1名健康教育人员。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到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市100%的县(区、市),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


 到2025年,国家卫生镇覆盖率达33%,省级卫生镇覆盖率达95%,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75%。


全生命周期保障


 持续推进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与改造,积极发展家庭邻里式、小区嵌入式、职工福利式等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标准化、规范化托育机构,加强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发展“1+N”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补齐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在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建设独立的妇幼保健机构。


 为新生儿免费提供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筛查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筛查率保持在98%以上。


 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建立市级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医疗机构、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等健康相关从业人员组成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


 大力推进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自闭症等5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建立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